婴儿心理也需要安抚

推荐阅读
???
??????????????????????????E????

一个刚出生67天的孩子大哭不止 , 父母向医生求助 , 医生说孩子是得了心理疾病 。原来这个婴儿的母亲为了恢复体形 , 出“月子”后把孩子交给了保姆 , 孩子因缺少母亲的爱抚而产生不安全感而大哭不止 。这说明孩子出生后的安全感来自对母亲的依赖 。
这则新闻曾被媒体争相报道 , 年轻的父母们在婴儿哭闹不止时总是寻找生理原因 , 却忽略了婴儿心理的需求 , 这是这则新闻想要表达的关键所在 。现代人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 , 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就把孩子“寄养”在父母家或保姆家里 , 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
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就有过被寄养的经历 , 在他所着的《发现母亲》一书中 , 用了专门的章节来说明寄养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 他在书中举例说明 , “寄养”问题会导致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心理隔阂 。
婴幼儿最幸福的感受是来自父母的关爱 , 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爱与被爱的能力会下降 。家庭是人类最有安全感的地方 , 尤其是婴幼儿 , 父母的关爱是孩子最温馨的成长摇篮 。人们常说 , 孩子的好习惯要从小培养 , 我今天想说的是 , 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 , 父母有责任在孩子心里种下阳光 。
我们常用充满阳光来形容健康可爱的孩子 , 他们的笑 , 他们的乐观和开朗并不仅仅是因为天空中太阳光的照射 , 而是他们内心光芒的反映 。这样的孩子在幼年时 , 父母把阳光种在了他们心里 , 伴随着他们成长 , 所以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温暖而明亮的 。
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种下阳光 , 孩子内心的阳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聚集能量 , 这样他才能温暖自己、温暖他人 。心理学家得出结论 , 婴幼儿时期如果缺少父母关爱 , 没有和睦的家庭 , 孩子容易形成人格和性格方面的缺陷 , 会引发孩子自我封闭、情绪沉闷等现象 , 形成怯懦、自卑的性格 。
近年来 , 我国儿童心理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 国内婴幼儿教育专家研究发现 , 因父母忽视对孩子关爱和教育不当等原因 , 引发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患不断增多 。
去年的统计数据表明 ,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已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1.5%上升到了6% 。这是关于已经患心理疾病儿童的数据 , 很多的心理疾病在婴幼儿时期有很大的隐蔽性 , 但都在婴幼儿时期就埋下了炸弹 , 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都是导火索 , 到了青少年时期才爆发 。
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 , 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是父母们的职责 , 在婴幼儿时期父母在孩子心里种下阳光的种子 , 用充满阳光的爱来浇灌 , 阳光才能在孩子心里成长 , 孩子才会拥有健康的身心 。
在孩子婴幼儿时期 , 是最需要父母的时期 , 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要 , 没有为孩子的内心种下阳光 , 孩子就无法拥有阳光的笑容 , 也无法阳光地面对生活 。有关胎教的研究表明 , 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时就有了心理需要 , 国外已经出现了出生前心理学或胎儿心理学这样的学科 。
孩子的心理健康与成长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 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是孩子健康人格的沃土 , 在这种氛围中孩子内心的阳光会照亮家庭 , 也会照亮孩子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