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真正的汝瓷

汝窑瓷器传世最少,且后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鉴别真伪不是很难,尤其是记住汝窑的主要特征,更不会轻易上当 。除胎釉、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厘米,圆器口径超过20厘米的完整传世品 。

了解真正的汝瓷

文章插图
关于汝窑胎体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景德镇陶录》这本书中,是这样记载的汝窑胎体,土细润如铜,体有厚薄 。那么,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句话有没有可能断句错了?那么如果错了,可不可以这样断呢?土细润,如铜体,有厚薄 。那么在这九个字中,前边是三个字,后边的七到九个字都是好理解的,也没有什么异议 。关键是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到底什么是如铜体这三个字呢?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我们吃的猪肉腿中的筒骨,这里写成铜体,应该是如筒体,这三个字,在后来的记载和理解当中有了偏颇,所以给我们后来人在认识汝窑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和认真的探讨,所以越来越远,很多人都认为胎土中含有铜矿物质,我觉得不妥,不知道能否为大家提供启示,开启一个全新的对汝窑胎体的认识,仅供大家参考 。
以往认为汝官瓷传世品大多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的特点,而对其“釉如堆脂之熔而不流,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的特点则错误地理解为釉含杂质、工艺粗糙、施釉不均,为民窑产品,将其排除干官瓷之外 。其实“釉如堆脂”的形成,是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火候不均,还原气氛不足所致 。而选入宫廷的御用瓷,皆是百里挑一,精益求精,对稍有瑕疵的产品都要现场砸碎深埋,我们能够见到“釉如堆脂”的汝窑瓷器则为少数幸存者,应视为宋代汝窑官瓷给予重视 。
了解真正的汝瓷

文章插图
“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 。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 曹昭《格古要论》
汝州天韵汝瓷科技有限公司秉承苍天神韵,吸纳大地精华,恪守汝窑灵气天成之理念,追寻汝窑天青自然之本源,继承传统之精粹,创新时代之先锐,结合当代人之审美趣味,造就新时代之汝魁大器 。
了解真正的汝瓷

文章插图
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是以地处汝州而得名,所烧陶瓷精美绝伦,在中国陶瓷史上享有盛誉 。被世人传为“故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汝瓷一片“之说 。北宋后期,汝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即“汝官瓷”,简称汝瓷 。汝窑瓷始造年月无史可查,从以发现的实物考证,应是始于唐而盛于宋 。鼎盛时期应为宋哲宗元佑元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 。宋代著 名诗人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说:“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 。”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南宋时汝瓷“尤难得” 。根据中国陶瓷专家宋伯胤先生的统计,流传于世的汝窑传世品共六十五件(后来在窑址出土的二十多件是汝窑的次品) 。传世的六十五件汝窑瓷,解放前被国 民 党政 府运抵台 湾故宫博物院二十三件,英国戴维特基金会藏有七件,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一件,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一件,美国费城美术馆一件,北京故宫博物馆收集藏入十七件,上海博物馆八件,天津博物馆一件 。另外三件在美国、日本、香港私人手里,还有几件收藏者不明 。
【了解真正的汝瓷】物产丰富的汝州本是商贾集聚之地,文化积淀由来已久,贞观盛世使汝州经济得到了空 前的繁荣 。汝州陶器的发展促进了陶瓷业的兴盛,从汝州瓷业的兴盛说明汝州早在远古时代,造瓷工艺已较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