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的误区

相信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尤其是自己不能实现的愿望,总希望能在自己后代身上实现 。所以,为了让孩子的成长教育,在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父母就开始给孩子报名各种兴趣培训班 。很多父母为了跟风,可能本来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也会盲目的跟风,选择给孩子上兴趣班 。但母婴专家指出,父母们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的误区有哪些,是不是犯了以下四个错误呢 。
宝宝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父母们就忙着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确实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的心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们这样着急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是不是犯了以下四个错误呢 。
误区1: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学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学会了哪支曲子;学画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画了一幅完整的画;学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学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学会了跳支完整的舞 。
只看重结果,无论是给孩子还是给老师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其实教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他们多个器官、多种感觉,培养多方面能力 。比如学习弹琴,手眼耳的协调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决定着他是否能学习下来,而经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悦 。贯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品质,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却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 。
【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的误区】再有,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学习中的一个小节,比如跳舞,一个舞步要练好长时间,给父母的感觉是孩子几次课什么正经的也没学,但实际上,基本功的训练是为让孩子能完整跳下整个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础 。基本功如果不扎实,学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学不下去了 。
误区2:周末上兴趣班如同赶场,没了亲子时间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钱多少,在周末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英语、影视表演、钢琴、滚轴;孩子忙,父母也跟着一起忙 。本来上一星期幼儿园就没多少时间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来上兴趣班了 。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离不开亲情的,与父母在一起,是使他们心理发展正常的基础,如果忽视幼儿心理以及亲情的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等等 。今后容易与子女在心理上产生隔阂,难以沟通 。
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劳、厌倦 。今后他可能对什么都知道一点儿,但对哪个都不精 。不如只选择一两项重点学,学会了再学其他项目 。孩子如果在哪个项目上特别有潜力,就要多花时间重点培养 。
误区3: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时候条件不好,没有条件实现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比如一位父母,英语顶呱呱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就让孩子从小上英语班学习英语,而成绩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评 。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 。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兴趣的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孩子学习起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因此,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感兴趣的事,孩子能学得又快又好 。而父母自己的理想,还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标吧!
误区4:认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忽视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视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带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才是真正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知识反而视而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