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去担心「折翼」的大疆?

9月2日,大疆的新总部“天空之城”主体结构正式封顶 。这座超过200米的大楼,被视为是大疆新实力的象征 。
“大疆天空之城非常有辨识度,希望未来这里成为中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创新地标 。”一位大疆员工在朋友圈写道 。在其看来,这座和腾讯滨海大厦有些像的新总部,漂浮的造型无疑比后者更夸张,也更有创造力 。
然而,很多人都明白,如今外在风光的大疆面临很多难题:裁员的消息四处流传,现在争议的点只是到底裁员了百分之几十;美国实体清单的禁令与疫情对外贸的影响,让大疆的海外市场不再稳定;迟迟不见定数的上市日期,也让大疆的投资人心急如焚 。
一时间,“大疆这家明星独角兽企业究竟怎么了”的议论声甚嚣尘上 。
“大疆主营业务没啥问题,但无论是以前的采购腐败,技术泄露,还是今年的裁员,我觉得都是创业公司难以避免的问题 。”一位大疆离职员工告诉Tech星球 。
而另一位大疆员工傅强则认为,大疆是主动调整,“疫情对公司没有什么大影响,但是对创始人汪滔个人的想法产生挺大冲击,他进行了一次深刻反思 。”据其了解,汪滔觉得公司过去踩坑太多,现在想要趁机革除此前积累的管理弊端,优化臃肿的组织 。
可实际上,大疆遇到的问题,真的只是主动调整这么简单吗?
大疆的起飞之路
大疆的创业故事始于2006年,没人想到这家公司就此开始了14年的独角兽之路 。
那年在深圳莲花山山顶,还是香港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的汪滔,在宿舍开启了创业路程 。陈金颖、卢致辉、陈楚强相继加入,他们在大疆创新的员工编号分别为0号、1号、2号和3号 。不过,这几位后来相继离开大疆,强势的汪滔也曾经历众叛亲离的过往 。
据媒体报道,近期大疆总裁罗振华赋闲,处于半离职状态 。很多人猜测核心高管总待不久,也许与汪滔的一言堂有关 。汪滔经常谦虚地表示大疆只是比较幸运,笃定了多旋翼的发展之路才取得成功,但汪滔在治理公司与合作谈判层面从不手软 。
时间回到2011年,在美国航拍创业的科林·奎恩,直飞到深圳大疆总部洽谈,成功说服大疆设立北美分公司 。彼时大疆正在开发无人机拍摄必须的云台技术,再加上研发已久的飞控技术,大疆在无人机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最终与奎恩的合作也顺利打开了美国市场 。
今天美国市场,依旧占到大疆整体的40%市场份额 。不过,美国市场的负责人已经不再是奎恩 。2013年汪滔曾想以大疆全球0.3%股份,换取奎恩手上北美分部48%股份 。奎恩当然不会做这种亏本买卖,二者自此谈崩 。
最后大疆也是雷霆手段,将北美分公司员工电邮账户全部锁定,解雇大部分奎恩亲信,将当地订单也转移至大疆总部,靠这些手段强势夺回控制权 。这也是汪滔第二次展示绝对权力 。
在公司的发展路线上,汪滔带领下的大疆也颇具野心 。不做无人机界的“小米”,而是做下一个“苹果” 。
2013年秋天,汪滔和大疆前三大股东谢嘉走进了雷军的办公室 。汪滔送给了雷军一台 Phantom无人机 。汪滔认为可以卖小米飞行控制系统,雷军觉得可以进一步,让大疆的无人机在小米商城上卖 。两人各有思量,都没有直接答应互相的提议 。
在了解到大疆系列产品的高利润后,雷军表示小米可以帮助大疆做高性价比无人机 。在自媒体“左林右狸”对汪滔的采访中,小米又在2014年准备投资大疆,但汪滔甚至觉得用小米贴牌,会影响大疆的高利润,大疆的董事会也不需要雷军 。当然,二者的合作又没有谈成 。
在汪滔看来,一套设备飞控成本就在几千元,再加上四旋翼机器+云台相机+品质的工艺设计等纬度高度集成,大疆的产品注定不会走低价流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