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衍的首秀,占据天时地利,为何五国合纵攻秦仍然失败?

百家争鸣的时代自然有纵横家的身影,以往我们或许认为与张仪交手的都是苏秦,然而我们读历史时候会发现有时候在这方面的记载会很模糊:
首先是两人出仕的时间点根本无法准确地对上,张仪活跃在秦惠文王时代,而苏秦则是在秦昭襄王时代开始展露头角 。
其次两人根本从未交过手,张仪死时,苏秦才刚刚出仕,又何以说两人是同门师兄弟呢?
那么在同一时代和张仪交手的人究竟是谁呢?很大程度上张仪同时代的对手则是公孙衍,战国时期另一个纵横家杰出的代表 。公元前317年,魏相公孙衍凭借其三寸之舌游说各国君王攻秦,最终韩、赵、魏、楚、燕同意加入了合纵攻秦会盟,由此战国长达数十年的合纵攻秦之战由此轰轰烈烈开始了 。

公孙衍的首秀,占据天时地利,为何五国合纵攻秦仍然失败?

文章插图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由弱变强,然而就算是强大的秦国也不可能做到以一敌六,就算是秦始皇时期的秦国都只能采用各个击破,更遑论秦惠文王时期刚刚有起色的秦国了,同时公孙衍还说服了大秦西边的义渠对秦国进行夹击,可以说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秦国随时面临着亡国之危 。
正所谓“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不易折”,可是拧在一起的六国联军其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修鱼之战秦军大破联军,韩、赵、魏三国被斩首八万,也意味着第一次合纵攻秦的失败 。那么五国联军何以会遭受到如此惨败呢?
秦国函谷关,联军永远的噩梦,秦国靠其傲然于诸国之中
我们都知道秦国能够一统六国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秦国关中古称四塞之国,四周都被群山所围绕着,然而关中平原却是沃野千里,这得天独厚的地理让秦国做到了进可攻,退可守 。
公孙衍的首秀,占据天时地利,为何五国合纵攻秦仍然失败?

文章插图
而六国联军想要突破秦国自然是不可能翻越包围秦国的高山的,当时想要进攻秦国只有三条路可走:
自函谷关进攻秦国;
从楚国的武关进攻秦国;
赵武灵王所设想的翻越山脉直插秦国腹地 。
然而下面两条道路在当时都是不切实际的,因而联军进攻秦国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故只能走秦国函谷关 。
公孙衍的首秀,占据天时地利,为何五国合纵攻秦仍然失败?

文章插图
我们从上图可以看到,函谷关的地理位置不可谓不险要,联军虽然势大,可是这庞大的兵力兵力在大自然面前根本算不了什么,联军固然人多,可是在这狭窄的关口面前其根本就施展不开,而反观秦国这边呢?只需要一万人就可以抵挡得住联军十余万大军的连翻进攻,真可谓是“一夫莫当,万夫莫开” 。
联军想要攻破这关口只有靠人海战术往上堆,或者就如齐将匡章一般,以拖延的方法拖的秦国主动放弃函谷关得天独厚的地理 。
人心不齐,导致五国半途而废
在当时虽然有五国同意加入攻伐秦国的大潮流之中,可是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吗?人与人之间尚且可以为了利益而大打出手,更何况是国与国之间呢?各国伐秦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一旦伐秦不能兼顾自己利益上的驱使,那么这联盟自然而然的就不攻自破了 。这其中最明显的则就是楚,燕两国:
燕国:在当时交通全靠走,火车未普及的时代,燕国到秦国的距离不可谓不远,一个是在现今我国的最东北边,另一个则是靠近大西北,其几乎横跨几个时区 。那么对于燕国来说就算合纵攻秦胜利了他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土地?远离燕国本土得到了怎么派军驻守,就算派军驻守以燕国的国力能够守得住这孤军之地吗?周围都是狼子野心的虎狼之国 。财物粮食?燕国本就是劳师远征,之后获得了粮食又如何能够弥补这次的损失呢?因而合纵攻秦对于燕国而已是一笔巨亏的买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