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在孩子心里种下自信的种子


父母如何在孩子心里种下自信的种子

文章插图
儿童需要感觉到无论他(她)是否能满足父母的期望 , 都会得到父母的接受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喜爱和赞许是有条件的 , 孩子会尝试取悦自己的父母 , 去满足父母的期盼 , 去回应父母的需要 , 这些行为则会耽误孩子真实的自我、人格、能力和需要的发展 。
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 , 父母需要特别关注的点也不同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的阶段特征界定 , 分析每个阶段孩子的特点 , 给孩子最需要的 ,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 。
0岁—1岁:孩子需要培养信任
场景回放:在姗姗3个月时 , 妈妈开始在家里处理工作的事情 。有时姗姗醒来 , 或是尿了或是饿了 , 大哭起来 , 妈妈却正忙着回客户的邮件或正和同事打电话交代工作的事情 , 不能及时满足姗姗的需求 。时间长了 , 妈妈发现姗姗情绪越来越急躁 , 特别爱哭 。
分析:
第一阶段是婴儿期 , 埃里克森(Erikson)认为儿童需要解决的冲突为“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在生命的第一年 , 婴儿存在一种强烈的不信任这个世界的倾向 。如果母亲能够给予婴儿足够的保护 , 对婴儿照顾周到 , 那么婴儿会感到这个世界是可以预测的、安全的 , 并且充满爱意 。这样 , 孩子便会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 会建立对自我的肯定 , 这是自信心形成的基础 。
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 , 不能及时发现姗姗的需求 , 做不到周到细致的照顾她 。孩子从妈妈那里得不到充足的安全感 , 很难建立对妈妈的信任 , 这对姗姗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有一定影响 。
建议:多给孩子关怀 , 避免产生不信任
经常拥抱亲吻孩子 , 不要把孩子总放在婴儿床/车里:美国最新研究发现 , 母爱与孩子长大后的情绪发展密切相关 。母亲给孩子足以信赖的回应 , 能偶减轻孩子的烦恼 , 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生 , 培养应对技能 , 对他们长大成人后大有帮助 。
经常对孩子微笑 , 不要忽视跟孩子交流的机会:对孩子微笑和轻声言语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对方喜爱自己 , 不仅使幼儿感到安全 , 对世界产生基本的信任 , 而且使幼儿感到自身的价值 , 从而充满信心、愉快地探索世界 , 并能够促进孩子言语能力的发展 。
关注儿童的生理需求、情绪变化 , 不要认为孩子在无理哭闹: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 , 这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他人关注的 , 被他人爱护的 , 能够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 , 也有益于幼儿与母亲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 。
2~3岁:孩子需要自由和独立的机会
场景回放:
闻闻2岁多了 , 每次出门妈妈都要抱着她 , 担心她摔倒 , 怕她乱摸东西 , 把手弄脏 。小区里有个小沙坑 , 小朋友都喜欢在里面玩沙子 , 虽然闻闻也想去 , 但妈妈坚持不让闻闻过去玩儿……
分析:
第二阶段是幼儿前期 , 称为自主对羞怯的阶段 。该阶段孩子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 , 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环境 , 产生了自主的欲求 , 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动手 , 不愿别人干预 。如果父母能允许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 孩子就能体验到自己的的能力对环境的影响力 , 逐渐形成自主 , 自信的人格特点 , 反之 , 则产生羞怯、敏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