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大赏!美到心碎!

元青花有些是从大海沉船中打捞上来的(简称海捞) 。能不能说有海捞痕迹的都是真元青花呢 。不能 。目前已经有做假海捞的仿品,把瓷器放在海水里半年以上就会生成和真海捞没什么两样的皮壳 。
景德镇元青花青花料用的是苏马离青为主,也有时候苏麻离青与国产料混合使用.苏麻离青用到明成化就没有了.明成化之后用的浙江产的浙料,现在高仿元青花用的青花料完全是国产料.典型元青花有凹凸感,有明显自然的铁锈斑.高仿元青花为了出现铁锈斑,加重青花料,反复描绘,搞得弄巧成拙.典型元青花的凹凸感是,麻仓土与苏麻离青 在高温条件下出现化学反映并出窑使用几百年过程中出现.元青花使用苏麻离青后出现的凹凸不平现象和铁锈斑,现在的高仿几乎天天做白日梦,就是望尘莫及,一场空.

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大赏!美到心碎!

文章插图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口部短小,肩腹部浑圆,下腹部瘦长,平底 。通体绘有青花纹饰,肩部绘杂宝及缠枝牡丹花纹,牡丹可谓花中之魁,象征“雍容华贵,大气超凡”;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胎质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苍翠浓艳,而瓶中所绘人物的生动神情尤其精彩: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桨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得淋 漓 尽 致 。而空白处则衬以苍松、梅竹、山石,显得错落有致 。
纹饰宜人漂亮,青花用料浓淡相宜,发色明丽,富有层次感,周身散发着美器的光泽,绘有象征“身份尊贵、帝王之气”宝莲纹,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像这样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三件,一件收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系该馆的“镇馆之宝”,一件仍在海外下落不明 。
【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大赏!美到心碎!】这样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几件而已,一件收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系该馆的“镇馆之宝”号称十亿元不卖 。所以近年来只要市场上一旦出现这样的梅瓶都是深受广大收藏家的关注和追捧的,而且价值都是不菲的 。
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大赏!美到心碎!

文章插图
在元青花鉴定中,只要胎质是老胎即可,完全没必要研究什么几元配方;把精力用在器形、工艺、纹饰、青料是否符合元代的普遍特征上即可 。
成熟的青花瓷器始烧于公元14世纪的元代景德镇,这是一种白地蓝花的高温釉下采瓷器,古雅幽蓝,雅俗共赏,现在,无论是欧美还是亚洲地区,都有元代青花瓷器的收藏或出土 。在中国国内,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和收藏,元青花瓷器得以广布于许多地区 。
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大赏!美到心碎!

文章插图
元青花大器看上去显厚重,但实际手头感觉并不压手,非常适中,会给人一种稳重感 。这胎土,是仿品的致命弱点,即便能够仿制出胎内的小气孔,仔细和真品对比,就会看出这些气孔没有自然张力,看得出空隙之间的胎质过于细密,尤其表现在没有釉的底足上,并不是脏兮兮覆盖的样子,历史沧桑和自然痕迹是漫长岁月造成的,仿品是无法超越的 。六、综合看:首先要综合观察元青花的神韵,元青花从制作验收、到输送分配,分着地区差别和等级,仔细观察,大部分元青花器物,都会多少带有一些缺陷,比如:器形不够规正,生烧、过烧造成的发色不够艳丽,还有少量窑沾、窑裂、缩釉等现象 。当时的窑工,会根据手里现有的泥料,随意塑造制作出胎质薄厚不一的产品,我们要特别注意每一件器物胎釉的结合地方是一个关键部位,要区分出淡淡“窑红一线”的变化,还要注意区分自然磨损和人为打磨带来的区别,更要提醒看似破碎沾合、带锯子眼带过分磨损痕等这些做旧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