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热的“汝窑”


近期大热的“汝窑”

文章插图
宋代汝窑瓷器胎体特征:传世宋代汝窑瓷器的胎体有三个特点 , 第 一点是轻薄 , 第 二点胎色为香灰色 , 胎骨轻薄 , 胎质看色粗松实则细密 。汝瓷胎色呈浅灰、灰白 , 因其色调与香燃烧之后形成的香灰相似 , 因而俗称“香灰胎” 。第三点是汝瓷胎质细腻滋润 , 坚致紧密 , 被誉为“铜骨” 。另外 , 接触过传世汝瓷的人常有“扣声如磬”的形容 ,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汝瓷胎的轻薄与致密 。
后世仿汝窑者始于宣德官窑 , 署有宣德官窑款 , 其釉色较宋汝透亮 , 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 , 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 。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 , 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 , 纹片多为蝉翼纹 , 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 。唐英时的仿品鉴别时也很容易 , 因为宋汝为无光釉 , 清仿品则釉面透亮 , 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 。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 , 仅是仿其釉色 , 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 , 且御窑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篆款 , 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 。
用手指轻弹 , 如声音不发木 , 手感不对 , 或轻或重 , 支钉痕过白或过脏 , 釉面有人为的伤痕或油污 , 都要警觉 。老东西不一定都脏 。“宋汝”工艺精巧 , 有自然的“包浆” , 釉面往往出现未化开的玛瑙颗粒;胎色黄灰 , 不密实 , 松软 。“宋汝”瓷面光润 , 自然不刺眼 , 如果釉面虽不刺眼 , 但手感发涩 , 或有刺鼻的味道 , 就要警惕了 。当代仿品一般都是胎体较薄、较坚硬 , 敲击发声较高 , 没有自然包浆 。
汝窑釉面莹润 , 有开片纹理 , 呈蟹爪纹、鱼鳞纹 , 蝉翼纹、鱼子纹、芝麻花纹;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 。有些缩釉点呈羊肝色 。釉中有少量气泡 , 古人称为“寥若晨星” 。
汝窑瓷器一般都较小 , 盘、洗、碗等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 , 超过20厘米的极其个别 , 超过30厘米的几乎没有 。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 。汝窑窑炉由原来的马蹄形大窑改进为椭圆形小窑炉 , 每窑只能装烧20厘米左右匣钵配套器物10件 , 由此可知汝窑无大件器物的原因 。
汝瓷“素雅不艳,含蓄实华,呼应宋人尚真、顺应万物的世界观” 。它的柔美釉色,还有偶然得到的晶亮冰裂,自然内敛,是我们今天最 爱的高 级美 。
【近期大热的“汝窑”】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 , 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 , 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 , 多是用刀笔刻画 , 和印花、模印等工艺 。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 , 暗花双鱼瓷盘(藏英国) 。另外 , 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 。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 。“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 。文字虽不是装饰 , 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 , 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 。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 。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 。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 , 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 。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 族们的闲情逸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