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人生的第一步( 二 )


莫为一时之得所迷惑,谁笑得最晚,谁笑得最开心 。
11、重要的是活得充实
把每一天过好是最大的幸福,快乐源于每天的感觉良好 。总忧虑明天的风险,总抹不去昨天的阴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意?总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总幻想那些不 能实现的,今天的心灵怎能安静?任何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杀手是忧愁和焦虑 。痛苦源于不充实,生活充实就不会胡思乱想 。
12、愉悦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总是将人生的愉悦,寄托在外界的事务上,依附于世俗的认同上 。百般看重地位、财产,以及待遇、名誉等东西,自己一旦失去这些,便是沉重的打击,常 会痛不欲生,其幸福和快乐的根基也随之毁灭 。假如自己真是这样过生活,那么快乐离我们是相当遥远的 。为什么要让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快乐程度,把握好自己 。
13、感觉幸福就是幸福
许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幸福;有的虽然得到了,其代价却巨大无比 。许多哲人都说,幸福是种感觉,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 。幸福的感觉随满足程度而递 减,与人的心境、心态密切相关 。先哲们说:得之愈艰、爱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难 。
一个人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 。幸福是种感觉,不知足,永不会幸福…
14、别人的恩泽要牢记
目光短浅的人总是“忘恩负义”,危机时到处求助,事成之后再不露面 。求人时信誓旦旦,得逞后胡作非为 。这种人最被人鄙视 。“忘恩负义”让朋友伤心,“忘恩负义”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忘恩负义”只得益于一时,却会永远失信于人 。切忌过河拆桥过河拆桥,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
15、凡事要留有余地
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种人” 。
第一种是能够理解、欣赏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种是曲解、中伤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种人 是与自己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人 。
第一种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应当尊为师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
第二种人对自己造成深深的伤害,需要智慧地远离,而不是 烦恼和计较 。对于第三种人要以礼相待、和平共处 。了解不同的人,区别对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
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于己于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 。以自己的威严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习 。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 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 。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与社会和谐,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认同 。人与人是不可能一致的,不要以我为中 心 。
17、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身处顺境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 。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 。身处逆境必须格外忍耐,否 则容易早早夭折 。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 。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
18、人生应当欢乐有度
适当的娱乐活动能调节情绪,无休无止的欢乐却易转益为害 。物极则反,数穷则变 。“大凡快意处,即是多病处 。”“棋可遣闲,易动心火 。
…”一味狂欢尽兴是 肤浅的人生,换来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 。尽兴有度是达观的人生 。乐极生悲不局限于娱乐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 。欢乐与悲哀是伴生的,欢乐有度会使欢乐常 伴 。
19、一味忍让不可取
一味忍让,意味着丧失原则;一味忍让,意味着没有人格;一味忍让,意味着软弱可欺;一味忍让,意味着面临步步进逼的危险;一味忍让,意味着将走入绝路 。有时候挺身而起、奋力反抗效果更好,得寸进尺是愚人常采用的计策,一再忍让反而助长其嚣张气焰 。该出手时就出手,给点厉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对得寸进尺者 该迎头痛击,忍让不一定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