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二 )


当然,机会要靠父母创造,比如请一些朋友到家里来,听孩子弹琴;或把更多的孩子组织起来,请他们轮流表演自己的才艺 。不能马虎的是:别忽略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的肯定能让孩子看到自身的潜力,如同雪中送炭 。
父母能干映衬孩子“无能”
4岁的毛毛突然对叠被子发生了兴趣,学着妈妈的样子把自己的小被子平铺在床上,可无论是先折横边还是先折竖边,叠出的被子一点也不规整 。毛毛向妈妈发出了求助……
◎错误表现
“你哪叠得了这么大的被子,过两年再学,去玩吧 。”妈妈说着,眨眼之间,就将被子叠得方方正正 。
◎失误在哪里
孩子每天都能发现他们有很多事情做不好,并满怀热情地尝试和探索 。面对孩子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麻烦,父母耐心的指导比简单的包办代替更能让他们体验成就的快乐 。引领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解决碰到的各种难题,如果父母的帮助让孩子看到了自己的无能、对未来失去信心并丧失尝试和努力的欲望,那么这种帮助绝对是对孩子巨大的伤害 。
对毛毛来说,重要的不是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而是她能够通过妈妈的一些提示最终自己做成一件事情,哪怕在这个过程中她显得笨手笨脚 。
◎不妨这样做
对毛毛的主动表现,妈妈不妨显露出极大的兴趣和惊讶:“我们的毛毛都能叠被子了,真了不起!”对她叠得如何不做评价,然后和她商量:“毛毛和妈妈一起叠一次怎么样?”征得同意后,母女俩将被子平铺好,妈妈再将操作的技巧传授、演示给孩子,一次、两次、三次……当毛毛也能叠出方方正正的被子时,她所获得的兴奋感、成就感,是妈妈代劳时她所体会不到的;而孩子获得的另一个重大的发现是:做很多事都不是顺顺当当一下就能做好的,但只要肯学、愿意想办法,很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关键是自己不能先被困难吓倒 。
缺乏“幽默”的智慧
6岁的默默被飞奔而来的自行车撞倒,造成小腿骨折 。最初几天,他经常疼得大哭大叫;伤势平稳之后,他又因练习走路时腿部疼痛不愿下床,甚至大发脾气 。
◎错误表现
看着默默痛苦的样子,妈妈内心的悲伤一览无余地写在脸上:孩子哭她陪着哭,孩子不哭了她的泪水还在眼睛里转悠 。
◎失误在哪里
在措手不及的逆境和暂时难以摆脱的切肤之痛面前,孩子难免会有天塌下来的感觉 。他们往往摸不清挫折的“底细”,但能依据父母的态度猜测和判断,父母的情绪会直接地传染给孩子,起到明显的导向性作用 。默默的妈妈整天眼泪汪汪、唉声叹气,或摆出可怜孩子、同情孩子的姿态,造成孩子对挫折的理解蒙上一层灰暗的色彩 。因此,指望默默能迅速振作起来,妈妈的态度先要改变 。
◎不妨这样做
以幽默诙谐的姿态和轻松的心态应付种种不顺,能减轻伤痛的指数,不失为一种智慧 。在默默重新站起来一瘸一拐地学走路时,妈妈不妨模仿默默走路的样子和他开玩笑:“这条伤腿给我的礼物可不一般呢!嗯,以后单位排演小品,我一定得申请扮演一个腿有毛病的人 。默默看妈妈走得像不像?”阴沉的气氛被妈妈的诙谐驱散 。
给孩子的礼物是“挫折”
【逆境是孩子成长的阶梯】从小到大,孩子几乎每天都需要成人的帮助 。那么,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对孩子提供怎样的帮助、帮到什么程度?而在哪些情形下按兵不动、冷眼旁观?明智的父母会把“挫折”看作是孩子受用一生的珍贵礼物,并借助日常的活动,为孩子设计一个个“阶梯性”的困难,使之在付出一定的努力之后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