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如此稀 少

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出现于元代的中晚期,受波斯的影响,原材料和工艺都是从波斯输入的 。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大量北方工匠南迁 。北方工匠绘画能力都比较强,比如磁州窑就是以绘画为主 。工匠到了南方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这么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就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 。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至今从学术角度上讲,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

元青花如此稀 少

文章插图
“元青花使用的青花(钴料),有进口料和国产料两种 。作为青花的钴土矿,在我国的云南、浙江和江西省均有蕴藏 。……云南的玉溪窑、浙江的江山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由于附近都产青花原料,具备了烧造青花瓷器的条件 。”
元青花是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品,由于真品较少一直未被陶瓷专家关注,但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人波普博士证实了至正型元青花的存在,掀起了元青花瓷器的收藏热潮 。尤其是近年一件“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罐在英国拍卖创造上亿的天价,更引起收藏界的青睐 。元青花瓷出名在国外,但生产和储藏在国内 。元代统治约90年,烧瓷九十载,所以元瓷的存量是不少的 。这里强调收藏元青花是有可能的 。当下在中国,发现和收藏元青花是十分有希望的 。
元青花如此稀 少

文章插图
元青花上的钱纹饰于盘沿口和瓶口等处,有整钱组成的装饰带,也有半钱交叉组成的饰带 。钱纹以外圆内方为基本造型,有种种变化 。有些钱纹中的方穿画成菱形,菱形每边加一点,如菱形饰带画法 。
元青花绘画使用的氧化钴多数是进口料,是与古波斯贸易用瓷器、丝绸、茶叶、交换或购买的 。由于元青花钴料已绘画使用了700年,无论是进口料还是国产料,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枯、下沉现象 。
元青花如此稀 少

文章插图
【元青花如此稀 少】
元青花苏麻离青料特征:像是有铁斑在表面无规律地流动;苏麻离青研磨不够细致的地方可能会出现炸花、胎釉下陷胎骨内陷的现象,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但是这也给人带来一种青花的厚重感 。
元青花胎体外部修胎较好 。有时需侧视才可看出接口 。内部一般不用修胎 。可见接口挤压出之泥浆余痕 。有的器物将接缝挤出之泥浆抹一下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