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项羽还猛,曾经一个人追着一千人砍,刘裕这段历史是否有夸大?( 二 )


另一个原因也是极为重要的,那就是史官对当朝者的避讳,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之中,有些史学家往往会为了避讳当时的皇帝或多或少的有美化他们的嫌疑,或者对于前朝的历史有或多或少的抹黑嫌疑,以此来证明开国皇帝的英明神武或者身不由己,来辩证自己取得政权的合法性 。
比如唐朝的历史对于“玄武门之变”就讳莫如深,《三国志》对于司马家族夺取天下的过程之中也是极尽美化之嫌疑,而司马迁的《史记》之中对于卫青、霍去病有或多或少的抹黑,而对于李广则是有点同情之意 。
所以从这两个角度去考虑,刘裕的这段历史的确是有一点过于神话的痕迹,就算是在武侠小说的世界中,那个“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乔峰在面对千军万马之时都有无力的感觉,更何况是基于现实呢?

比项羽还猛,曾经一个人追着一千人砍,刘裕这段历史是否有夸大?

文章插图
刘裕这段历史的正面论证
当然有正必有反,很多人认为这段历史从一定角度上来说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这个我们要从当时的时局去考虑来辩证这段历史:
刘裕面对的不是正规军,而是没有一群活不下去的“起义军”
的确,现今的各种史料去考虑,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对抗数千人是很不可能的,尤其是面对训练精良的军队更是难上加难 。
可是我们要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刘裕所面对的军队不是训练有素的“北府军”,也不是如狼似虎的“北魏铁骑”,他面对的是一群活不下去的“起义军”,如果从如今的角度来看的话就是“流寇,两相比较的话两者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而在此基础上刘裕一人追着几千人跑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首先缺乏强大的心理素质:由于本身没有经历过正规训练,面对如同刘裕这种经历过正规训练的战士来说他们差的可不是半截,在当时那种处境之下刘裕以命相搏,对于这群没经历过多少世面的“流寇”来说,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可以轻易击溃一个人的防线,当心理防线崩塌之后,一个人追着几千人跑这种事情还是有可信度的,如果两方换个角度去面对同等情况,当时孙恩的部众还真不一定能够做到如同刘裕这样 。
比项羽还猛,曾经一个人追着一千人砍,刘裕这段历史是否有夸大?

文章插图
其次就是加入孙恩部队的动机:由于东晋末年的朝廷昏聩,导致当时南方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此引发了“孙恩起义”,当时南方的许多百姓都加入了孙恩的部队 。可是对于这些百姓来说,他们加入孙恩的部众并非因为认可孙恩,只是因为加入孙恩对于他们来说有活下去的机会,可是面对刘裕这种“亡命徒”他们下一秒他们就会死亡,对于没有经历过正规训练的“起义军”来说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出头鸟 。
面对正规的部队,刘裕本身是不可能出现这种局面,可是面对的是一群没有经历过正规训练过的农民军,刘裕这件事情的真实度还是有一定信息的 。
比项羽还猛,曾经一个人追着一千人砍,刘裕这段历史是否有夸大?

文章插图
《宋书》的编撰者不需要为刘裕美名或者丑化
历史上的确有许多的皇帝为了自身的忌讳而让史官修改史书的前例,可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宋书》的编撰者本身就历经宋、齐、梁三朝,对于这场历史他自身可谓知之颇深,从这点上来说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又增加了一分 。
而且另一点要素极为重要的是,《宋书》编撰的时代是梁朝,梁武帝萧衍窃取了南齐的江山,可对于刘宋本身就没有过多的避讳,他们不需要过多的美化或者抹黑刘裕,对于历史他们只要把自己所经历的如实记录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