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能力造就快乐心灵


6种能力造就快乐心灵

文章插图

10月2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今年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之所以取此主题,是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5个最主要的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 。
为了使孩子不出现精神障碍,拥有快乐的心情和健康的行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父母、老师都要努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 。专家解释,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是一个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 。
根据孩子的特点,可以具体表述为以下几种能力 。
1、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目标心中无数 。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所谓“短处”产生自卑心理 。
如果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在遇到挫折和竞争的时候,容易产生心理失衡 。因此,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 。即使对成年人来说,正确地认识自我也非易事,所以,首先要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
2、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
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流时,不注意他人的讲话或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 。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
大人要帮他们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避免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 。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
3、认识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儿童青少年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造成许多的烦恼和冲突,而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基础 。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 。
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过多的呵护,导致一些儿童青少年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 。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上,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这既是一个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