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儿童素质教育所见所闻


法国儿童素质教育所见所闻

文章插图

每周三下午 , 法国的小学和初中不开课 , 学校里的小课堂关闭了 , 社会大课堂却对青少年敞开了大门 。你到体育场走一走 , 小足球队员 , 小篮球队员在飞奔疾跑;你到博物馆看一看 , 那里简直成了学生专场 , 一群一群小学生 , 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艺术殿堂 , 在教师和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下 , 睁大眼睛去发现真善美的世界 。
有些博物馆在“参观指南”中特别指出 , 最好避开周三下午 。
法国教育部新闻处官员贡巴雷谈到“星期三现象”时说 , 这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法国战后开始实施的素质教育 , 包含体育、公民义务与权利、道德、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 法国以科技大国与文化大国的形象屹立于世 , 探索成功原因 , 不能不提及素质教育 。贡巴雷先生介绍说 , 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 ,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 教育部重任在肩 , 义不容辞 , 而各行各业也尽其所能 , 乐于贡献力量 。
国立卢浮宫博物馆是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 , 每年接待600万参观者 , 其中一半是学生 。卢浮宫“文化服务部”主任加莱尔先生说 , 提高学生的历史和艺术素养 , 是博物馆的使命之一 。在法国 , 所有的国立博物馆免费为教师及18岁以下的年轻人开放 , 为他们组织专场讲解 。不过 , “我们对学生的关心远不止于此” 。据他介绍 , 卢浮宫有一些为学生的服务项目 。
“艺术车间”是其中之一 。卢浮宫拥有数十个“艺术车间” , 既为成年人 , 也为学生服务 。
今年二、三季度 , 学生“车间”开设32个专题的活动 , 如“了解园林”、“认识菘蓝”(一种植物染料)、"古埃及服饰”等 。所谓“车间”是集参观、讲解及自己动手三者于一体的艺术活动场所 , 为50平方米的厅室 , 中间有一工作台 , 周围有放置用具的大壁架 。设立“车间”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艺术体验 。“车间”活动 , 凭借卢浮宫的资源 。例如 , 园林课先由教师带领参观卢浮宫前的杜伊勒里花园 , 讲解其风格 , 回到“车间”后 , 学生用模具搭一个他们想象中的花园 。
6到18岁的孩子都可凭兴趣参加 , 没有任何限制 , 交30法郎上课费即可 。“艺术车间”很受欢迎 , 一般要提前半个月才能订到位置 。
第二项服务是少年出版物 。卢浮宫出版社出版的介绍新展览的书籍 , 有成年版和少年版两个版本 , 少年版的文字简洁明了 , 还有许多启发式的提问 , 封面上画着一个顽皮的男童 。
第三项服务是教师培训 。全法的中小学教师均可免费到卢浮宫接受三天至一周的艺术史培训 , 培训期间 , 借阅馆内的图书音像资料 , 由资深馆员引导参观 , 作专题讲座 。加莱尔说 , 名师出高徒嘛 , 有艺术素养的教师无疑给学生更好的影响 , 报名参加这项培训的十分踊跃 。加莱尔介绍 , 他们最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 新开了“卢浮宫教育网站” , 这为学生提供了解艺术的另一种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