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明明听得懂,为何不开口

一、宝宝说话晚五大原因

宝宝明明听得懂,为何不开口

文章插图
1、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不说话
宝宝的日常语言学习 , 需要和大人交流并通过模仿来进行 , 如果大人本身比较不爱讲话与交流 , 那么也会影响到宝宝语言学习的进程 。
我和Happy爸都是上班族 , 每天下班回来Happy基本上都是睡着了 , 能和Happy进行沟通交流的时间也就只有周末 , 而平时Happy奶奶又是讲粤语 , 很少会引导Happy去讲话 , 这样一来 , 就给Happy营造了一个比较寡言的家庭环境 。
2、为什么你们说的话不一样
Happy奶奶讲的是粤语 , 我讲的是普通话 , 所以Happy爸要用粤语和我婆婆交流 , 和我则要用普通话 , 而这样一来 , 就导致Happy处于粤语和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中 , 语言环境的混乱 , 使Happy不能很好的 , 单纯的学习一种语言 , 这也间接导致他不肯开口说话 。
3、 我跟不上你们说话的节奏
父母说话速度偏快、偏长、偏于复杂 , 以致宝宝模仿困难 。
我是属于性子比较急的类型 , 说起话来有时就像机关枪 , 很多时候Happy爸都难以招架 , 压根get不到我的点 , 跪求我放慢速度 。这也使得Happy没法跟上我的语言节奏 , 难以模仿 。
4、为什么老是说我讲错
父母对宝宝说话的要求高 , 一旦宝宝出现错误 , 父母总是急于纠正他的发音或者取笑宝宝的发音 , 让宝宝对自己的表达产生了压力 , 挫败了宝宝的自尊心 , 这样也会使得宝宝会害怕表达 , 从而磕磕巴巴 。
Happy一开始说话的时候 , “姑姑”老说成“嘟嘟” , 每次他一这样叫 , 大家就笑到不行 , 并且一遍又一遍的纠正Happy的发音 , 以至于那段时间Happy都不愿意叫他姑姑了 。
5、你们已经帮我说了
父母为宝宝承包了一切 ,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常常在宝宝发出需求信号之前就已经满足了宝宝的需求 , 或者习惯替宝宝表达需要 , 因此 , 宝宝无需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 , 他学说话的动机也就受到抑制 。
我是急性子 , 每次Happy伊伊恩恩想要表达自我需求时 , 我就马上帮他办好了 , 他手一指地上的玩具 , 我就马上帮他拿过去;他一嘟囔 , 我就知道他渴了 , 马上就把小水杯递过去给他 。而这样一来 , Happy慢慢就养成了“衣来伸手 , 饭来张口”的习惯 , 他会觉得 , 不用表达 , 我们也会主动帮他办好 。
二、提升宝宝语言能力小妙招
1、为宝宝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宝宝是凭感觉学语言的 , 父母的神情、动作、声音 , 都能帮助他领会其中的意义 。现在我和Happy爸即便下班后再累 , 只要Happy还没睡 , 我们就会三个人进行交流互动 , 并且 , 在Happy还未能完整的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 , 我们也决定在家只说普通话 , 给孩子营造一个单一的语言环境 , 等孩子语言能力达到一定程度 , 再去学习其他语言 。
2、情景化的语言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 , 给宝宝喂饭、帮他穿衣服或是带着他外出时 , 都是和宝宝进行口头言语交流的绝佳机会 。家长可以将此时此景有机地结合起来 , 在生活场景中引导孩子的语言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