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书铺


租书铺

文章插图
记忆中的古城总是在昏黄的余辉中慢慢在走 。古城在平常的日子里总是冷清的 , 几个穿着蓝灰衣裳的人正不疾不徐地走着 。热闹的日子当然也有 , 一般是在春节前三五天到除夕上午 。
另一个热闹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棒棒节 。除此两段时日外 , 古城总是在令我惬意甚至着迷的氛围中 。在那种慢节奏中 , 我度过了我最快乐的童年 。而也正是这种慢节奏、才使租书铺得以生存吧 。
童年总是玩耍 , 唯一能令我放弃这种快乐的就是租书铺 , 更严格地说是“连环画阅览室” 。那进还没有出租小说现在称为租书铺的玩意 。
在我的记忆中 , 最先的一家在关门口 , 主人(那时不兴称老板 , 不象现在卖盅瓜子也可称老板)是一个周姓的老人 。铺面不大 , 三面墙上两头钉上钉子 , 走一根细绳 , 一本本连环画骑在绳上 , 封面朝外 , 象一排鸟栖在电线上 , 诱惑着口袋里有几分钱的小孩捉取 。靠墙的地上是几张矮脚二人凳 , 小孩们勾头坐着 , 着迷于手中的小人书 。那时看一本连环画费用为两分 。
由家里穷 , 我只好省下平日里父母给的一、两分买零食的钱 , 以满足我看小人书的欲望 , 久而久之 , 以至于现在我都不再吃零食 。在这样的日子里 , 我看完了许多连环画 , 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刚开始出版的四十八本一套的《三国演义》 , 由于不是象现在一卖就是精装着的一整套 , 书店陆陆续续地卖 , 老人也就陆陆续续地买 , 我也就陆陆续续地看 , 每天下午都去问一下有新的没有 。
而卖的又全不顾顺序 , 我也就读得没有顺序 , 吕布都死了 , 又说不定来个辕门射戟什么的 。在近半年的时间中我才看完了这套四十八本的《三国演义》 , 也知道了好东西总得耐心等待 。
后来仁和街上又有一杨姓的老人开了一铺 , 只是铺面低矮 , 光线昏暗 , 电力又限制 , 灯光也弱 。在昏暗的灯光中 , 小板凳伴我度过了读小人书的童年 。
再后来 , 租书铺多起来 , 但租的已经不是连环画 , 而是武侠、言情 , “连环画阅览室”在历史的长河中沉下去 , 不再浮出 。那些曾经是我的快乐之泉的铺面也成了米钱店、工艺品店 , 我也慢慢长大了 。
【租书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