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出轨引发信任危机 高特佳医疗投资“零失败”神话破灭( 二 )


而自今年8月起,博雅生物股价也进入下行通道,从最高54.98元/股跌至不足40元/股 。当月公告显示,博雅生物决定终止2015年IPO时募资拟投的项目,包括血液制品研发中心及车间改建、丰城浆站建设、信丰浆站建设、凝血因子生产研发大楼等,涉及到的资金7562.48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
博雅生物主业的没落,也令高特佳萌生转让股权的想法 。今年7月,博雅生物公告,高特佳正在筹划股权变动的重大事项 。随后市场传出华润资本和高特佳就收购博雅生物的股权,举行了初步商谈的消息 。
对此,《投资者网》就高特佳是否向华润资本出售博雅生物的股权,向高特佳与博雅生物求证 。截至发稿日,高特佳未予置评;博雅生物则表示:“高特佳集团正在筹划涉及公司股权变动的重大事项,截至目前,该事项尚处于筹划阶段,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
2
一战成名大健康
虽然目前陷入种种困难,但从投资角度,博雅生物仍是高特佳的一桩成功案例 。高特佳以投资大健康产业闻名,关于这家机构的运营,外界却知之甚少 。
2001年,关于设立创业板的呼声正高 。在此背景下,当时任职国泰君安证券投行部的蔡达建,创立了高特佳 。成立之初,高特佳有不少国泰君安的影子 。其管理班底,大多来自国泰君安的投行团队 。
这家后来的明星机构,能成功自有多重因素,但真正让其声名显赫的,还是高特佳在大健康赛道上的累累战果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检索显示,以“高特佳”为名的私募基金共有80条记录 。其中名称里带有“健康”、“医疗”字眼的,就多达30个 。
再翻开高特佳的网站,《投资案例》一栏共有31个大健康产业公司 。既有中国抗体、复宏汉霖等重磅上市公司,还有热景生物、之江生物等市场追捧的新晋企业,更有联影医疗、联新医疗等炙手可热的拟上市公司 。
这些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大多由高特佳及其子公司,如深圳高特佳弘瑞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高特佳有限公司等担任 。管理模式也非常简单,高特佳将募集资金投向医疗企业,通过IPO或者定增方式实现退出 。
这里面,博雅生物与迈瑞医疗,又是高特佳将近20年来最负盛名,各种场合不断被提及的成功案例 。
2007年,高特佳在博雅生物B轮融资中投资9519.92万元,之后博雅生物登陆创业板,截至今年9月18日市值达162.76亿元,对应高特佳持有的30.76%股权,对价约50亿元 。
另一家迈瑞医疗,高特佳最早于2004年投资,之后迈瑞医疗上市纽交所,又私有化回归A股,如今市值接近4000亿元 。
3
医疗投资并非“零失败”
2017年,蔡达建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后来发表了署名自己的文章,标题定为《医疗投资“零失败”的逻辑》 。
时至今日,高特佳医疗投资“零失败”神话已破灭 。《投资者网》获得了一份高特佳2015年私募基金的介绍文件,里面记载了三个拟投项目,至今仍有两个未能“全身而退” 。
这三个项目,分别为上海清松制药、合肥平光制药、海南天煌制药 。根据企查查资料,上海清松制药已被上市公司亚宝药业收购,高特佳不再持有股权 。合肥平光制药、海南天煌制药,高特佳分别在2010年、2016年投资入股,直到现在两家药厂仍未实现IPO,但高特佳仍持有其股权 。

董事长出轨引发信任危机 高特佳医疗投资“零失败”神话破灭

文章插图

董事长出轨引发信任危机 高特佳医疗投资“零失败”神话破灭

文章插图

董事长出轨引发信任危机 高特佳医疗投资“零失败”神话破灭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