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场合不要谈论孩子的错误

在育儿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当中批评过孩子呢?如果你有过,那么你有没有想到过后果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孩子六七岁大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强烈的自尊心,而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在公共场所,让孩子丢脸的话,他们会“恨”你的 。所以,在公众场合不要谈论孩子的错误或失败 。
6岁的咚咚,爸爸利用假期给他报了一个游 泳班 。第一次游泳课上,咚咚有点害怕,结果最后一个下水 。下了课,爸爸立刻跑过去,当着小朋友的面说:“你看你,人家一节课下来,姿势都学得差不多了,你 连下水都不敢,胆子怎么那么小?”咚咚很不服气地说:“人家有的都学过了,我是第一次 。”爸爸有点生气了:“那也有第一次来的,人家都会了,怎么只有你笨 手笨脚的,还是教练把你拖下水的……”咚咚嘟着嘴走开了,爸爸的火一下子就起来了,“这么大点的孩子居然都不听话了,你这是什么态度?”
请你深呼吸:
6~7岁的孩子正处于自尊心发展的高峰期,而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论孩子的错误或失败,完全没有顾及孩子的自尊心 。当着小朋友、老师的面批评孩子,已是亲子沟通中的大忌 。
孩子畏缩,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孩子胆怯,不能大方地表现自己;孩子内向,受了欺负也不敢吭声,类似这样的问题还可以罗列很多,也许家长要想想 是不是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每个孩子的长处和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不必强求孩子处处都表现得优秀,这会让孩子有强烈的挫败感 。
试试这么做:
用鼓励的语言而不是消极的指责来让孩子逐步提高 。对于咚咚,爸爸可以说:“你今天第一次来,能带着板子游已经很棒了,要是再勇敢一点会更好!只有不怕水 才能游得好,我希望下次你能做到自己下水!”作为咚咚听到爸爸这么说,是不是会更舒服呢?
总结:跟孩子说话的4个要点
1、谨记对事不对人,一事一议,不要过多联想,也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
2、讲道理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如果彼此都快情绪失控时,讲道理会演变成“到底应该听谁”的权威性的争执 。
3、语言要明确,便于执行,例如孩子没有整理好自己的玩具时,家长不要笼统地说:“你就知道玩,你又不收拾玩具 。”而要说:“我希望你能把玩具都放到盒子里面去 。”
4、不要将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对比,也不应在大庭广众下批评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
【在公众场合不要谈论孩子的错误】知道了在公众场合不要谈论孩子的错误或失败,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不要总是把他们当成不懂事的孩子 。当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家长不妨先肯定一下孩子的长处,将 原本批评的话语用鼓励的方式说出来,相信孩子更容易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