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六部尚书中,谁掌握的实权最大?

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皇太极召集诸贝勒大臣,共同商讨厘定新体制问题 。皇太极准备听从汉人大臣意见,效仿明朝,在清朝设立兵、礼、户、工、户、刑六部机构 。
这次制度本是为解决清朝旧体制下的种种弊端,但许多问题并未随着新官制成立而解决,清朝初期的六部机构仍摆脱不了八旗制度影响,皇太极仍然不能将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中 。

清朝的六部尚书中,谁掌握的实权最大?

文章插图
六部虽然有司法、税收、财务、营造等职权,但六部官员并无品级,而且六部事务仍由八旗旗主和议政贝勒掌握,皇帝手上实权有限 。
也难怪皇太极会怒斥:“今闻各贝勒多在私家理事,果尔设衙门何为?此皆妄自尊大,而慢于政事也 。”顺治年间,清朝才正式定下六部尚书的职位 。
清朝的六部尚书中,谁掌握的实权最大?

文章插图
从职权而言,顺治年间六部尚书的职权跟明朝相差不大 。吏部掌管全国文职官员的升迁任免调动,户部掌管国家财政 。清朝设立内务府,本是为了将宫廷财政跟国家财政分开,但实际操作中,宫廷财政往往跟国家财政经常紧密相连 。
所以,户部尚书又多少会参与到宫廷财政中 。礼部掌管礼仪和教育 。过去王朝最重礼仪,从君王大臣到平民百姓,都有礼仪的约束 。如果说这些是虚权,那礼部掌管的科举和学校,则是关系国家大事的实权 。
清朝的六部尚书中,谁掌握的实权最大?

文章插图
兵部掌管全国军事和武职人员的任免,同时兼管京城的驿站传递 。刑部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对刑名核实也负有职权 。工部掌握修建全国土木营造工程,水利器物等职权 。六部尚书虽是职权不同,但也有侧重 。
一般而言,以户部、刑部、吏部三个部门最为重要,工部、兵部、礼部稍次 。后来清朝知县上任前,也是较多到户部、刑部、吏部历练,因为这三个部院所处理的都是最实际的事务 。
清朝的六部尚书中,谁掌握的实权最大?

文章插图
不过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历史环境中,六部尚书的实权和地位,不能简单以部院衙门区分 。清朝入关初期,朝廷中最有实权的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
这个机构只有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可以参加,他们掌握国家军政实权,甚至可以影响皇位的人选 。
清朝的六部尚书中,谁掌握的实权最大?

文章插图
如果这些加入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满族贵族中,有人兼任尚书职位,无论是哪个部门,都比其他尚书更有实权 。
要是同样都进入议政王大臣会议,那就只有从他们所在部门的职权,以及是否得到皇帝信任来确立实权大小 。
清朝的六部尚书中,谁掌握的实权最大?

文章插图
【清朝的六部尚书中,谁掌握的实权最大?】康熙亲政后,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废除,随后设立南书房掌握实权 。原本康熙可以将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归还内阁,但康熙不愿外朝权力过大,这才设立南书房 。
不过,南书房主要是挑选翰林入选,极少直接从六部官员中选拔 。所以,当时六部尚书们的实权高低,可以通过是否入内阁判断,且在内阁中排名第几 。毕竟内阁仍是朝廷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
清朝的六部尚书中,谁掌握的实权最大?

文章插图
雍正继位后,情况又有不同 。相比康熙,雍正更迫切需要把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 。在雍正七年时,为平定军事,雍正召集几个心腹重臣,让他们带着各自亲信官员,一起组建了一个临时处理战事的机构,名为军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