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面面观

到目前为止 , 在世界范围内 , 对儿童尚无一个统一的测量标准 。但我国心理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 , 根据我国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 , 认为要达到心理健康应表现出以下六方面的潜质 。
一、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育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 , 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智力发育正常的儿童 , 在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 , 能够集中注意力 , 记忆力正常 。在生活中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 尤其是对于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东西 , 会有更多的好奇、兴奋、探究行为 。
二、稳定的情绪 。说到心理健康 , 核心的行为表现是情绪 。心理健康的儿童尽管有时也表现一些消极情绪 , 但不会持续长久 , 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 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总体上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的情绪和心境 。
三、能合群 , 喜欢与同龄人交往 , 友好相处 。能与人尤其是同龄人平等、友好、和谐相处 , 对人有同情心 , 无严重的嫉妒心理和孤僻行为 , 无明显的凌弱欺小行为等 。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 , 愿意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
四、诚实、不说谎 。说话符合实际情况;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 如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人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等等 。
五、自尊且有一定的自信心 。对别人的称赞会感到高兴 , 对批评、指责会感到羞愧 , 做事希望得到别人的欢迎和认可 , 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
六、有一定的与年龄相适应的独立性 。一岁的孩子有穿衣服的要求;三岁的孩子有自己动手做事的要求 , 有爱美的行为等 。
那么如何开发和培养学龄前儿童健康的心理?——“精心培养好亲子关系是核心!”北京妇幼院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管理科梁爱民副主任医师重点提示您:
【儿童心理健康面面观】儿童在三岁之前 , 更突出与父母交往的重要;三岁以后 , 儿童的自我意识提高 , 兴趣广泛 , 则要提高其社会***往 , 增强其“社会性发展” 。那么什么是 “社会性发展”呢?“社会性发展”是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性别认同能力和与不同人打交道能力等 。
如何保证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父母应至少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原则一、要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和爱抚 。充分的爱抚包含着体贴、关心、爱护、依赖等 , 它能带给儿童满足与温暖 , 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 。如果儿童能获得这种情感的体验 , 那么 , 他也能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与光明 , 也有能力去爱别人 , 从而具有生活的安全感 。在安全感的基础上 , 儿童才可能进行其应有的探索、学习活动 , 保证正常情感、智力的发育 。
原则二、家庭中父母担负着良好的示范角色 , 心理健康的儿童需要心理健康的父母 。模仿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 , 身教是重要的家庭教育途径 。因此 , 为保证儿童的心理健康 , 在与儿童的交往活动中 , 父母或抚养人应喜欢且经常与孩子接近、交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注重与孩子交流的技巧 , 能和孩子沟通思想感情;在和谐欢乐的家庭 , 有家规可循 , 并讲究教育的方法和艺术;父母以身作则 , 行为端正 , 有修养 , 避免对孩子采取忽视、冷漠甚至粗暴的态度和方法 , 同时也要避免溺爱的养育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