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不为人知的秘密

北宋后期,与钧窑的天蓝釉乳光瓷大体同时出现的还有汝窑生产的天青釉瓷器 。这种天蓝色分相乳光釉,是十分适合士大夫清雅艺术审美取向的一类产品 。

钧窑,不为人知的秘密

文章插图
钧瓷烧成的最 高温度需要达到1280,并且须在还原气氛下进行 。所以,受当时窑炉设计的限制和燃料持续性的局限,使钧瓷的烧成十分困难 。这是由于窑炉中,存在上下温差的影响,使产品的高度受到局限,烧瓷时往往上边过火,下边缺火 。所以,成功的钧瓷就局限在了一尺之内才能够恰当烧好 。
宋元钧瓷的总体特征是:都有一种莹光一般幽雅的蓝色乳光 。宋钧千变万化、交相融汇的色彩宛若云霞,其釉厚、透、活,还有奇妙的纹路,如蚯蚓走泥纹、蟹爪纹、珍珠点、金锁链、兔丝毫、鱼仔纹、冰裂纹、绳网纹等,后人无论怎样模仿都达不到其相同效果 。宋钧红斑形成极其自然,是在烧制过程中釉分子发生变化所致,两者交融近紫色,金元红斑同样发自釉内 。宋钧釉厚而均匀,元钧釉厚者则垂釉 。元钧胎体较宋钧粗糙、厚实,修坯草率;施釉较宋钧薄,釉面多棕眼且多在釉下,橘皮纹明显,有的光泽较差,以天青或月白釉为主;碗类器物足较宽厚,施釉不及底,近圈足处露胎,有积釉痕,足心留有一明显的乳突痕,乳突周围可见疏密不一的旋纹,圈足截面呈八字状 。
钧窑,不为人知的秘密

文章插图
关于宋钧瓷的“蚯蚓走泥纹”,目前学界有多种不同论述 。民国郭 葆昌先生著《瓷器概说》中瓷器纹片形成的相关论述:“‘蟹爪纹’、‘蚯蚓走泥纹’,惟厚釉之器有之,盖釉料配合工作或有未尽精到之处,经火锻炼而纹生焉 。尝就钧窑器细为审察,其配制色釉,法用调和,不加研乳,颜料与釉汁未能十分熔合,经火乃现离合状态,致有大如‘蚯蚓走泥纹’,然此为钧器所特有 。而其它各窑,如汝、官、龙泉等,其配制色釉之法,则调和后,再加研乳,颜料釉汁务令熔合,虽其性仍在,经火后或不免有纹,但细如‘蟹爪’行迹矣” 。
钧窑瓷极其珍贵,这在民间有众多的说法,比如“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钧瓷无对,窑变无 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等等 。对于钧瓷的商业价值,当地民谚说:“进入西南山,七里长街现,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 钱” 。
钧窑,不为人知的秘密

文章插图
闲观窑变神韵色,静听钧瓷开片声",钧瓷,其色可赏,其声可闻 。钧瓷开片裂纹之声,如铃如泉,虚妙清冷;如琴如涧;静夜闻之,令人浑然忘我 。其开裂之纹路,似蟹爪,似蛛网,似冰裂,釉面晶莹剔透,而纹理清细可观 。釉中更有点如珍珠,星溪银河,光泽润目,此乃钧瓷舍色彩以外,另具神韵之处 。
【钧窑,不为人知的秘密】我国传统的高温色釉,是以氧化亚铁着色的青釉系统,在宋代以前一直是瓷业生产的主流 。钧瓷亦属北方青瓷系统,但其独特之处,在于氧化铜、钴等矿物质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出铜红、天蓝、月白等釉色,开前 所 未 有之奇 。钧瓷呈乳浊状,是一种典型的二液分相釉,能分散短波光,是釉面呈现蓝色乳光,加一铜红色,与天青的底色中出现艳丽的玫瑰红,灿烂如蓝天晚霞 。在色彩学上,红黄蓝是三原色 。红加蓝调到的间色是紫色,如果调整红色与蓝色的比例,可以调到千变万化的紫色,将浓度不同的氧化铜液与深浅各异的青釉与蓝釉融合,再严格的控制胎的化学成分以及烧成工艺,这边烧成了色彩丰富,种类繁多,“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独具特色的钧瓷艺术效果 。名贵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朱砂红、鸡血红、火焰红、天青、天蓝等数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