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防治

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防治 , 娅丽迫不及待地问裴博士 , 这种病能不能治好?裴博士回答说:“这要看病情的严重程度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分为五期 。第一二期视网膜无血管增殖 , 患儿不需要治疗 , 仅需要定期检查 , 有80%左右处于此期的患儿..
娅丽迫不及待地问裴博士 , 这种病能不能治好?裴博士回答说:“这要看病情的严重程度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分为五期 。第一二期视网膜无血管增殖 , 患儿不需要治疗 , 仅需要定期检查 , 有80%左右处于此期的患儿视网膜可以正常发育成熟 。第三期开始出现视网膜血管增殖 , 如此时能及时发现 , 并进行视网膜冷凝或激光光凝治疗 , 可使约90%患儿病情好转 。第四五期时已经出现严重视网膜增殖并伴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 此时即使采取手术治疗 , 也很难恢复患儿的视力 。经发展到第四期 , 即使手术 , 复明的希望也不大 , 真的是非常遗憾!”
尽管娅丽夫妇一再请求裴博士救救孩子的眼睛 , 裴博士也深知这个来之不易的宝宝的失明对这小家庭意味着什么 , 但他已回天乏术 。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防治】这里特别提醒的是 , 实际上 , 只要父母平时多加注意 , 就可以使孩子在三期以前得到确诊 , 这样很多孩子可免遭噩运 。
那么 , 如何才能尽早发现呢?一般来说 , 新生儿眼睛一出生就有感光功能;两个月时 , 可以协调地注视物体 , 眼球可随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90°;3个月时 , 开始出现头眼协调 , 视线可以随物体移动180°;4个月时出现手眼协调 , 会用手去抓物体 , 并开始认识母亲和熟悉的物品;6个月时能分辨熟人和生人;1岁时可以注视3米远的玩具 , 能区别物体形状 , 开始喜爱看图画 。父母要随时注意孩子发育期间的视力变化 , 如在相应的阶段里达不到上述视力标准时就应引起警惕 , 尽早寻求医生的帮助 。
除了家长的观察外 , 国内外专家建议 , 为了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 要对早产儿进行定期的眼科检查 。对有发病危险的新生儿 , 如同时有胎龄不足38周或者体重低于2000克 , 并且出生后发生窒息、接受过吸氧或输血治疗的新生儿 , 必须常规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选检查 。检查的具体时间:⑴胎龄大于32个星期或出生体重在1500~2000克者 , 应在出生后第四个星期进行初次检查 , 以后每隔两个星期检查一次 。⑵胎龄大于28个星期或体重在700~1500克者 , 应在出生后第二个星期进行初次检查 , 以后每星期检查一次 。⑶胎龄小于28个星期或体重小于700克者 , 应在出生后第一个星期进行初次检查 , 以后每星期检查两次 。上述检查要持续到视网膜发育成熟 , 检查中一旦发现有第三期病变 , 应及时进行冷凝或激光光凝治疗 , 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
最后 , 笔者再次提醒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发现 , 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 否则 , 一旦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 可能酿成孩子终身失明的遗憾 。娅丽夫妇如能及时密切观察 , 宝宝也许可避免今天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