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韩信取代诸葛亮北伐,北伐能成功吗?

韩信带兵讲出奇制胜,诸葛亮带兵讲稳步推进 。韩信一生作战,无论是“背水一战”,还是“四面楚歌”,都讲究出奇制胜 。包括从汉中出发,袭取三秦之地,也是以奇谋求生 。先是烧了出关栈道,让项羽放松警惕;接着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军队快速推进,出其不意地抵达章邯的城下 。那时候,连章邯自己也不相信韩信打来了,毫无准备 。
诸葛亮北伐完全不是这样,简直可以说是大张旗鼓,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先是深入不毛,安定南方 。接着又全国性地调兵遣将,同时,为防备手下不听招呼,还对重点人物李严和魏延进行换防 。再接着组织粮草,做后勤保障等等 。
诸葛亮这样做,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在于事无巨细,考虑得非常周到,滴水不漏 。就算最后打败了,也不会是惨败,损失也不大,还可以东山再起 。
但坏处也是明显的,因为不愿意用险,用奇,他的一切行动,都在魏国的眼皮子底下,魏国了解得清清楚楚 。最后两军基本上靠的是以力取胜 。而蜀军在战力上又没有绝对的优势,因此,要想打败魏国,显然是困难的 。

如果韩信取代诸葛亮北伐,北伐能成功吗?

文章插图
韩信能够充分利用外交借力打力,诸葛亮利用外交只是求和平安宁 。
韩信在暗度陈仓,偷袭三秦之地前,是充分说动了别的诸侯国,让他们在后面袭扰项羽,从而使三秦之地成为孤军,最终才顺利拿下三秦之地的 。
诸葛亮在北伐前,也做了外交工作 。他和东吴修好关系,弥补了夷陵之战造成的裂痕 。但是,仅此而已 。实际上,北伐的时候,基本上只有诸葛亮的蜀国在和魏国孤军奋战,没有其它国际力量加入 。
有人可能会说,韩信能说动其它诸侯国,是因为诸侯国多,力量又分散,好做,诸葛亮没这个条件啊 。
其实不然,诸葛亮有很多事情可做 。一是和东吴联合伐魏 。实施上,东吴一直想攻打魏国,曹睿去世后,东吴就连发四路大军进攻魏国,就是证明 。如果当时诸葛亮能想办法说动东吴一起来做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肯定更大 。二是曹丕去世后,曹爽和司马懿一直在较量和斗争,诸葛亮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想办法让魏国内耗 。只要魏国内耗起来了,诸葛亮把握就大得多 。三是辽东一直不平,以至于在曹睿去世后发动叛乱 。诸葛亮如果能够了解这一点,提前挑唆,唆使辽东叛乱,不是更好吗
如果韩信取代诸葛亮北伐,北伐能成功吗?

文章插图
韩信个人功名心很重,打仗不管不顾;诸葛亮太注重自己的贤臣形象,做事畏首畏尾 。
韩信出汉中帮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功名心非常重 。比如郦食其说动齐国投降他还要进攻,比如在攻下齐国后让刘邦封他为假王等等,都是他功名心很重的表现 。但是因为功名心重,因此他做事不管不顾,不留后路 。不留后路,所以就能打胜仗 。
可是诸葛亮的几次北伐,撤军都非常奇怪 。比如李严因为粮草无法及时送达,谎报说粮草不够,让他撤军 。他明知道李严撒谎,他依然撤退了 。再比如刘禅受黄皓蛊惑,让诸葛亮撤军 。诸葛亮明知是被奸臣所害,他依然要撤军 。他这样做,无非就是不让别人说他有贰臣之心,不让别人说他独断专行
如果韩信取代诸葛亮北伐,北伐能成功吗?

文章插图
诚征优秀稿件:投稿指南
相关推荐: 清朝立储将名字藏在“正大光明”匾后,为什么没人偷换呢?
九子夺嫡实实在在的给康熙上了一课什么叫手足相残,于是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自雍正开始便将皇位继承人的名字藏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牌匾后,直到现任皇帝去世后,大臣在取出牌匾后的密函,将继承人姓名昭告天下 。我想这时候很多操心的网友都会和我产生一个一样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