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变得更有条理性

孩子总是丢三落四的,不是找不到作业本,就是丢了橡皮,打开他的书包,里面乱得好像垃圾桶;而且在功课上也常常碰到麻烦,不是忘记了老师布置的某些作业,就是做着做着又开了小差……可这不一定是孩子故意要犯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的条理性还没有发展完善 。
无处不需要条理性
在正式开始第一份工作之后,我忽然意识到,父母在自己年幼时所给予的教养,最有价值的部分可能并不在于具体的某方面知识或者技能,而是做事情的一些基本习惯,比如探究新问题的态度,比如条理性,它们构成了我的基本面,帮助我更快、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当很多父母遇到孩子入小学后的学习适应问题,我所想到的不单单是学习领域的事,而是范围更加广阔的整个做事的方法和习惯 。因为学习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独立面对、并为之负全责的第一件重要任务,就好像正式工作是离开学校之后所要面对并为之负全责的第一件重要任务 。在此时,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在承担这件重要任务的过程中,让孩子逐步建立起自己做事情的基本态度和习惯 。
其中,特别想要强调的就是条理性 。因为它渗透在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
在生活上
爸爸妈妈不妨打开自己的衣柜看一看,里面的衣服是收拾得井井有条,该挂起的、该折叠摆放的、该分类收纳的,都归置有序,而且衣柜空间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还是衣服胡乱堆放起来,想要找一件什么的时候需要翻好半天,而且很多空间其实没有被好好利用起来,衣服却总不够地方放?再举一个例子,喜欢收藏书、杂志或者CD的爸爸妈妈,你们的书架和CD柜里,不说目录学方法,有简单的分类摆放策略吗,还是就随意那么一塞?这些都是条理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
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也是一样 。比方说,现在差不多每个孩子都会拥有很多件玩具,你家的孩子,是在玩好以后就那样任由玩具散落在地上、沙发上、桌子上,还是会把它们收拾起来,放到专门的地方去?收拾玩具的架子、箱子里,是随意地堆成一团,还是会按照一些基本规则分类摆放,比方按照形状、材质、颜色等等?然后,他的书包、书桌、衣柜、床铺、房间地面……简单观察一下,你就知道条理性对他能否拥有相对舒适的生活而言有多重要 。
在学习中
如果孩子能具备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懂得安排做功课的时间和玩的时间,也懂得根据功课的难易程度分配不同的时间段(简单说,就是把难题留在最后面,前面的事情都做完了,心态就会轻松,而且花多长时间在那上头都不着急),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而且同样的习惯和方法对孩子长大以后在工作中的表现也很重要 。
现在,很多爸爸妈妈都会不厌其烦地陪伴孩子做功课,督促他们,可是有些时候却收效甚微,家长和孩子都由此备感挫折 。个中原因以及解决方式我请教了儿童心理专家,等下会在后面做重点讨论 。
培养孩子的条理性,6岁以前从生活习惯开始
常常有爸爸妈妈抱怨,说小宝宝总是把东西扔得到处都是;大班的孩子丢三落四,永远也找不到自己想要找的东西;还有,告诉他要做到的事情,一转身就忘光光……其实,这可能不是孩子故意要犯错,故意和爸爸妈妈作对,而是因为在最合适的时期,爸爸妈妈没有及时培养出孩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儿童心理专家认为,0-4岁是个体秩序感发生、发展的敏感期,抓住了这一时期进行培养,到孩子6岁以后,就容易表现出自如与和谐 。因此爸爸妈妈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的条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