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特征与鉴定

元青花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期,为唐、宋青花萌芽期的继续 。成熟期,也就是元朝至大代到至元代,这个时期生产青花已经过渡到正常水平,最 后发展到顶盛期,也正是国外大批贸易要求出口元青花的时候,由当时中东地区伊朗国人带来的钴矿石,要求按外国人生活习惯烧制大型青花器的至正时代,故又有叫“至正型”青花 。这种青花色泽极好的原因是用了国产矿石和进口矿石二元配方的结果 。(含钴量超过0.5%) 。这三个不同时期所用的青花料中由于含钴量的不同则釉色也不相同,早期的浅灰色青釉已不复存在,故早期元青花很好鉴别 。中期的元青花色泽明亮,但青花以兰为主,泛点点灰色,很幽青柔和,与近代青花都不同,唯独这几年来高仿至正型青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仿品的兰艳浓重的程度实不易区分 。因此凡遇到至正青花时应多从其它方面进行比较,不应被色调所迷惑,但一般高仿品虽色泽相近,其老化程度远远赶不上自然老化或刚出土的真品.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

文章插图
元青花装饰除主题纹饰特点鲜明之外,辅助纹饰也有独特的时代风格,其中变形莲瓣纹和云肩纹表现最为突出 。变形莲瓣纹的画法一般以外粗里细的两道线勾勒莲瓣的轮廓线,每片莲瓣之间不相连,即留有一定的空隙,莲瓣内加绘有花朵、云朵、火焰或杂宝,杂宝纹常以火珠、犀角、古钱、银锭、葫芦、莲花、灵芝等组成,但组合并不固定 。这种变形莲瓣纹多装饰在器物的口边、肩或足胫部,有绘一周的,也有单绘4块如披肩 。云肩纹又称如意云头或灵芝头,多绘画在器物的颈肩部,纹内一般绘有各种繁密的动植物纹样 。
元青花的稀有程度,早已超过了黄金 。有人统计,我国现馆藏的出土元青花共205件,均是1950年至2006年在全国16个省、市出土,其中安徽30件、北京20件、河北13件、江苏20件、江西61件、湖北5件、湖南3件、河南1件、山东5件、四川4件、内蒙31件、甘肃4件、广西1件、新疆2件、浙江4件、吉林1件 。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

文章插图
实际上那个时候也并不经常有元青花瓷器出土,出土数量是极少的,几年能出一件己经是难得了,而且有些瓷器品位并不高,有不少是残破的 。
青花发色有浓艳、浓艳、青灰三种 。浓艳是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浓艳是进口料与国产料混合运用 。相当有些的青花烧成后有黑色斑驳、且较深 。至正型的元青花用的都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而苏麻离青料有一个特色,即是高铁低锰,青花深沉蓝中带点紫色,青中轻轻地泛绿 。元代运用的“苏勃尼青”主要成份是氧化钴兼有少数氧化铁 。在高温的效果下“苏勃尼青”中的氧化铁会在硅酸盐液态中相互集合,构成深色结晶斑驳 。在显微镜下调查,多呈不规则状酱褐色斑驳沉于釉下 。而现代绝大多数仿品,都仅仅在国产青花产中简略地参加氧化铁粉,在高温的效果下,这些氧化铁会敏捷浮到釉子外表构成结晶 。在显微镜下调查多呈矿渣状斑驳 。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

文章插图
前全世界收藏的基本完整的元青花瓷器大致为300多件左右,相当一部分存于海外,如伊朗、土耳其、英国等 。目前,国内收藏约有120件左右,高安市博物馆收藏元青花瓷占了19件,在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元青花名列第 一,全世界第三 。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元代时大量的青花瓷出口到了中东地区,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我们很难知道的更加详细 。当时与中东的这种贸易,或许是为了换取金银,又或许是为了换取青料,也就是苏麻离青(苏料) 。苏料诞生在哪里至今仍是个谜,现今也只能猜测,或许是通过贸易渠道从中东地区换来 。“今天我们在元青花的存世品里经常能发现有大罐、大盘这样的造型,应该都是为中东地区定烧的 。因为中东地区的民族饮食习惯便是一群人围着一个装满食物的大盘,吃肉喝酒,这与汉地的习惯不同 。所以这类器形在我们国家并不适用,应该就是专门为了出口而定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