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改变孩子的懒惰习惯


家长如何改变孩子的懒惰习惯

文章插图
辛劳的父母,一心为孩子操心的父母,关心疼爱孩子的父母,勤快能干的父母很可能养育出懒惰的孩子 。别以为懒惰不是什么缺点,懒惰的孩子将来一事无成 。懒惰是敌意、愤怒、嫉妒等不良心理的根源,懒惰还会把孩子变得无情无意 。
惰性是一种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的精神状态,它反映出入在生活中的消极情绪 。人天生有惰性,但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时是极端的懒散状态,有时是轻微的犹豫不决 。有人懒于思维,有人懒于行动,有人情感淡漠 。如果放弃了与孩子的懒惰作斗争,孩子的惰性将会发展成全方位的 。懒惰的结果是:不上进、不努力、胆小、自欺欺人和得过且过 。
懒惰是令周围人厌恶的缺点 。父母大概是不愿意看到这幅景象的 。
父母造成孩子的懒惰是从摇篮里开始的 。母亲把孩子抱在怀里喂奶,给孩子洗澡,给孩子穿衣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母亲做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孩子太小,根本不知道怎样做,需要母亲照顾,但母亲往往把“孩子还小”这个理由扩展到孩子该做一切事情的年龄 。孩子永远可以说:“妈妈,衣服脏了,你洗一下 。”“妈妈,这儿乱了,你收拾一下 。
”“妈妈,我累了,需要躺一会儿 。”这个习惯甚至可以保持几十年 。有些父母认为:“男孩子不一定要勤快,用不着做事,只要功课好就行 。”其实,男孩子最容易产生惰性,他们不愿意跟父母交谈,不愿参加户外活动,不主动结识他所喜欢的人,爱生气,爱骂人 。凡事从逃避为主,对他人没有责任感 。这些都是惰性精神状态的表现 。勤快的父母心甘情愿为孩子做事,奉献自己的一切,他们只担心孩子受苦、受累 。
下面列一些有此心理的父母的作为:绝对不指责孩子 。不在精神上塑造孩子,对孩子的所作所为不评价 。以为孩子长大了就会明白一切 。
一切听孩子的指挥,孩子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尽管事情是可笑的,甚至是不可能办到的 。
放纵孩子,迁就孩子,连孩子无理取闹的要求也满足 。
害怕孩子有内疚感,不对孩子说:“你错了 。”
【家长如何改变孩子的懒惰习惯】不让孩子动手做一切事情 。
听凭孩子乱扔东西,然后默默收拾 。
对孩子在饮食起居方面的坏习惯不加纠正,听凭所为 。
怕孩子生气着急,怕孩子受委屈 。
孩子在外面闯了祸,父母会说:“这是小事,你别在意,错误是别人的,有什么事,父母给顶着 。”或者说:“岂有此理,我去找老师理论 。”让孩子拿父母的缺陷开玩笑 。常告诉孩子:“家里一切都有,父母都为你准备好了 。”显然,培养一个懒惰的孩子比培养一个勤快的孩子要容易得多,父母只需努力做一切事情就够了 。但这样做的父母却是在教给孩子一种自我挫败的方法 。
那么如何与孩子的懒惰作斗争呢:
让孩子自己做他能做的事情,减少孩子的依赖性 。
给孩子制定努力的目标,让孩子为了美好的未来消除低沉情绪 。
减少孩子的抱怨,鼓励孩子多动手做 。
让孩子受挫折,不要事事都让他称心如意,让他知道遇事不能一走了之 。
给孩子的生活多增添一些内容,比如一家人一起去旅游之类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