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透镜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透镜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透镜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奇妙的透镜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
活动准备
1.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人手一份,各种颜色的透明纸若干 。
2.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透镜教案反思】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师:小朋友,老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三块奇妙的镜片和各种透明纸、图书等,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三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
(1)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的不变;
(2)颜色不同的纸放在镜片前看到东西也变颜色了,教师解释说,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各种颜色的射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
二、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发现凹、凸透镜、平面镜的特征
1.师:
三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哪种不变?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
3.引导幼儿讨论 。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边上厚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教师立即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 。
(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间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
(3)剩下哪种看东西不变?(剩下的边上和中间一样厚的看东西不变)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叫平面镜(幼儿学说) 。
(4)得出结论:
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
三、第三次尝试:玩哈哈镜,说说透镜的用处
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 。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哈哈镜)大家试试看,哈哈镜里的人和你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
2.幼儿玩哈哈镜 。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不一样?(图为哈哈镜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4.得出结论:哈哈镜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凹面镜,凸面镜 。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