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以后,让孩子自己吃饭


一岁以后,让孩子自己吃饭

文章插图

妈妈追着孩子喂食 , 这确实是许多妈妈心里隐隐的痛;孩子一口饭含上几十分钟、或是瘦巴巴地不爱吃饭 , 怎么办?其实 , 让孩子养成自食其饭的习惯并不困难 , 只要能以爱心和耐心对待 , 再加上一些小技巧 , 相信你一定也会有个爱吃饭的宝宝!
自己吃饭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
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过程来看 , 孩子在一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动 , 会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独立愿望 , 如爱说“我” , “我来”等字眼 。他们渴望做一些事情 , 在学会走路的同时 , 他们开始想学着吃饭 , 而且要自己拿着汤匙吃 , 不愿得到大人的帮助 。和走路、玩玩具一样 , 自己吃饭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 。
正是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扩展了孩子的认知范围 , 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能力 。更重要的是 , 孩子通过自己的行为感到自己具备影响环境的力量 , 并初步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
一般说来 , 发育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在两岁左右学会吃饭 , 这是他们应该具备的生存能力 。
为什么有些孩子没能在这个年龄学会自己吃饭呢?
这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 。
一两岁的孩子由于动作协调性较差 , 刚开始学着吃饭时 , 常搞得汤汁四溅 , 饭粒满身 。
这时一些父母过于急躁 , 缺乏耐心 , 或对孩子大声训斥 , 或一把抢过孩子手中的汤匙 。殊不知 , 这样束缚了孩子的探索精神 , 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受挫感 , 日后可能形成自卑心理 。
另外一些父母担心孩子自己吃不饱 , 便以“喂”的形式取而代之 。长此以往 , 孩子往往形成依赖性人格 。
孩子学习吃饭的过程也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过程 。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吃饱了 , 他会由此产生成就感 , 会帮助他长大后更自信 。即使孩子暂时没有把饭吃下去 , 他有了失败的体验 , 也是好事 , 这样可以增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 , 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所以 , 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 , 父母应该更耐心 , 常常给孩子鼓励 , 让他们做好这件力所能及的事 。
孩子不吃饭 , 可以饿饿他 。
怎么才能帮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呢?
前置准备期
从孩子满五、六个月开始学习抓握 , 就是为培养自食其饭习的前置准备时期;许多父母以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还太小 , 应该什么都不会;实际上 , 孩子由这个时期到约满九个月之间 , 是手部抓握能力的发展期 , 所以这段时间正是开始让孩子学习正确的餐具握法的最佳时机!且恰好孩子刚接触副食品 , 对乳汁以外的食物有着相当的好奇;因而在一边喂食副食品时 , 一边让孩子学习餐具的抓握 , 甚至是协助他自己舀取副食品食用 , 对奠定孩子日后自己吃饭 , 会有相当的效果 。
实际诱导期
孩子满周岁后 , 就是让孩子自食其饭的实际诱导期 , 而其中自满一岁到一岁三个月之间 , 又可视之为“黄金诱导期”;因为在这段时间里 , 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迅速发展 , 若给予以适当的诱导 , 则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但可别想得太理想化啰 , 想要孩子一下就像大人一样“吃的很完美” , 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您一定得先作好心里准备 , 孩子在这段时期里 , 会吃得全身“脏兮兮”、“糊沙沙”的状况 , 是在所难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