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猜猜我有多爱你教案( 二 )


1、儿歌学习过程中小兔子所起的作用 。
【附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猜猜我有多爱你教案】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利用小兔子这个角色来引导幼儿进行学习 , 原本是考虑到小班幼儿直观、形象的学习特点 。但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小兔子的出现却影响和牵制了孩子学习的注意力 , 使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他们喜欢的小兔子的身上 。使其从帮助幼儿学习因素转化为了分散幼儿学习注意力的因素 。这也是我们事先所没有预料到的 。
2、活动涉及面和活动成果呈现的问题 。
教师在一个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面向全体幼儿 , 既要兼顾集体又要兼顾个别幼儿的需要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在这个活动设计中我更多的是使用了个别提问的方式 , 一个活动进行下来 , 我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孩子回答了问题 , 有没有孩子被我忽略了呢?孩子对这个活动懂得掌握的情况到底怎么样 , 似乎也还有待于活动后的个别考证 。
二、对活动实施过程中细节处理的反思:
活动细节往往决定了活动开展的成败 。对于这一点在活动中我也是深有体会 。
1、先说说细节决定的成功 。
我进行的这个活动是一个全县的观摩研讨活动 , 来参加活动的老师很多 , 小班的孩子们不免有些紧张 。于是在第一个活动环节中 , 我加入了一个不起眼的小环节 , 即让孩子用手比一比自己有多爱父母及家人 。正是这个小小的动作 , 让孩子们拘谨的态度一下子就打开了 , 全都快乐地把手臂张的开开的 , 向我展示着他们对父母及家人浓浓的爱 。
嘴里还不停地说着:“有这么多 , 有这么多呢!”爱是一个多么抽象的字眼啊!却可以在这个小小的细节中用一种行动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将它表现的淋漓尽致 。再如:在创编环节活动似乎已经达到了** , 但我并没有就此结束活动 。而是让孩子们欣赏了一首由父母及家人创编后送给他们的儿歌《猜猜我有多爱你》 。听着儿歌中熟悉声音 , 感受着来自父母及家人的爱的回应 。
一种温馨而美好的感觉在活动中慢慢地散发开来 。活动也在这美好的情感中自然而然的结束了 。活动结束后 , 大家一致认为这个环节是活动中的最大亮点 。因为它体现家人对孩子爱的回应 , 使整个活动显得首尾呼应 , 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了活动的完整性 。
2、再说说细节决定的失败 。
在幼儿学习念儿歌的环节 , 我没有及时地撤离图标的提示 , 失去了一次检查孩子对儿歌掌握情况的好机会 。在创编时我也过于按部就班 , 都是从前到后一句一句进行创编 , 导致创编环节显得比较烦琐 。孩子们也渐渐的失去了兴趣 。如果改为由幼儿自选一句儿歌进行创编 , 效果也许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