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呕吐未必是肠胃问题( 二 )


婴儿期
在新生儿期,吐的较厉害的宝宝,可考虑给予药物治疗,但若给药一段时间仍未改善,则应考虑进一步做胃肠道的检查;若是出生约两、三个星期后才开始呕叶,每次发生的时间大约在喝奶十五至三十分钟后,且越吐越厉害,甚至产生喷射性呕吐,则应考虑“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问题 。
“肥厚性幽门狭窄”为胃出口幽门附近的肌肉,因不明原因的肥厚而阻塞了出口,发生机率为五百分之一,症状通常在出生时不明显,直到两、三个星期后才开始出现,而且越吐越厉害,但吐完之后宝宝仍想再吃,虽然吃药,症状也无法改善 。宝宝常常会因为呕吐厉害而脱水,确定诊断为腹部超音波,治疗以开刀为主 。
当宝宝逐渐长大,喜欢将手或抓的到的东西放进嘴巴里时,病菌就有可能因此而进入体内,这时急性胃肠炎引起呕吐的机会就增加了,一般在前一两天内呕吐症状就会缓解,但有可能会伴随着发烧 。当呕吐症状改善之后,有些宝宝会开始腹泻一段时间 。在这段期间内,前六个月大宝宝饮食可以将牛奶浓度泡稀,而六个月后的宝宝可先尝试米汤加盐、稀饭、干饭、白土司、馒头 。
六个月大之后,因为母亲给予宝宝的抗体逐渐消失,及宝宝向外界接触的机会增加,宝宝感冒的机会就增多了 。宝宝常会因为中耳炎、喉咙发炎,而合并呕吐的症状,即所谓的“肠胃型感冒” 。除了一般呕吐的处理原则之外,此时更重要的是治疗引起的原因 。
若呕吐伴随着其他症状,家长也必须注意 。如合并着间歇性腹痛(类似生产时的阵痛),果酱颜色大便,就要小心是否有肠套叠的可能了 。超音波为诊断肠套叠最有用的检查,若证实是肠套叠,可采取“钡剂”灌除套叠的部分,若无法完全解套,则开刀将套叠的肠子拉开 。
幼儿期
这个时期因先天性异常疾病而造成呕吐的机会已变少(因多已被诊断出来),但是门诊偶尔还是会发现,因胆道囊肿或肠道旋转不良,而造成呕吐的宝宝 。呕吐的原因反而较多来自于一些感染性的疾病,如咽喉炎、中耳炎、鼻宝炎、肺炎、急性胃肠炎、泌尿系统感染,及神经系统的疾病等 。
有些呕吐是急性的,有些则是慢性,而且是周期性的 。周期性呕吐的病人通常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剧烈的呕吐而无法进食,常需住院打点滴处理;每次约持续三至五天,然后自行好转,而这种病人通常做了很多的检查,但都显示正常 。
另一种慢性呕吐也常见于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呕吐症常见于二到六岁,比较神经质或脾气大的宝宝,往往会因一点点小事就会想吐,属于心理性的呕吐 。例如妈妈老是逼迫宝宝进食,造成宝宝看到食物就会想到呕吐,呕吐的本身并没什么好担心,反而父母应该改善育儿的方法 。
居家饮食照顾对策
当宝宝有呕吐时,居家、饮食方面应如何照护?
1、维持呼吸道的畅通
呕吐厉害时,呕吐物可能从鼻腔喷出,父母需立即清除鼻腔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若呕吐发生在宝宝直立或卧床时,可以先让宝宝身体向前倾或维持侧卧的姿势,让呕吐物易于流出,不至于让宝宝吸入呕吐物,以免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
2、保持口腔的清洁
呕吐之后,会有一些胃酸、消化,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残留在口腔中,难闻的味道,会使宝宝更加的不舒服 。所以较小的宝宝,父母可以以湿纱布沾开水清洁口腔;而较大的宝宝,可以以温开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
3、短暂禁食,然后清淡饮食
往往父母因看到小孩呕吐,慌了手脚,觉得小孩可怜,所以当呕吐完毕后,又急着喂他吃东西,结果又引起第二波的呕吐(可能吐的比吃进去的还多!) 。其实,对于呕吐最好的处理是暂时先禁食四至六小时,包括开水、牛奶都不准喝,等待呕吐反应过去 。在这段期间内,若宝宝吵着要喝水,可以以棉花棒沾水润湿口腔,大宝宝则可以给予棒棒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