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违约潮殃及A股?历史数据显示无必然联系

_原题为:信用债违约潮殃及A股?历史数据显示无必然联系
摘要【信用债违约潮殃及A股?历史数据显示无必然联系】统计显示,截至11月18日收盘,最近七个交易日上证综指累计下跌0.78%,创业板指累计下挫6.87% 。不过,多位受访机构人士表示,短期来看违约潮的确会压制市场的风险偏好,但中长期看,对市场影响不大,或者与市场走势无直接关系 。(第一财经)
历史会给出答案 。
11月10日,永煤控股公告,“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 。随后,“17紫光PPN005”、东旭光电(000413.SZ)“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也跟着违约 。加之更早的“17华汽05”违约……一连串的信用风险下,市场近期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受到压制,也不可避免地传递到权益市场 。
统计显示,截至11月18日收盘,最近七个交易日上证综指累计下跌0.78%,创业板指累计下挫6.87% 。不过,多位受访机构人士表示,短期来看违约潮的确会压制市场的风险偏好,但中长期看,对市场影响不大,或者与市场走势无直接关系 。
复盘历史上的违约潮,近5年来,2015年、2016年和2018年均出现过信用债集中违约的现象,违约风险的集中暴露与股市的关系几何,历史也给出了答案 。
复盘历史上的违约
2014年3月,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2011年公司债(11超日债)构成实质性违约,超日债也成为国内首支违约的信用债,因此2014年也被称为债券市场的“违约元年” 。
到了2015年,“ST 湘鄂情”成为国内公募债券本金违约第一单,天威集团成为首家发生债券违约的国有企业 。6月,“12桂有色MTN1”实质性违约后虽然完成了兑付,但后续三期PPN均发生了违约 。彼时的情形是,多家大型企业先后违约,行业信用资质普遍恶化 。违约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内部加杠杆所带来的财务问题和行业下行的波及 。
不过,2015年6月之前,正是A股如火如荼的牛市大行情,股票市场并未受到太多的冲击 。统计也显示,在2015年4月3日“ST湘鄂债”违约后的一个月,沪指累计上涨16.1% 。
在2016年的违约信用债中,钢铁、煤炭、水泥等周期性产业占了较大比例 。6月,“15川煤炭CP001”实质性违约,之后多家发行人出现集中违约 。业内人士表示,这轮违约中,供给侧改革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直接影响是引发信用债违约的系统性原因 。但同样股市表现较强,指数中枢在震荡中抬升 。
2016年6月15日,川煤集团发布2015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15川煤炭CP001)未按期足额兑付本息的公告,正式宣告违约 。2016年6月16日至7月15日,沪指则上涨了5.79% 。
随着偿债高峰来临以及恰逢金融去杠杆,2018年,则出现了一轮民企违约潮 。
鉴于前两年的融资门槛大幅降低,在主营低迷的局面下,不少民企通过大幅加杠杆来谋求突围 。到了2018年,股权质押风险逐步暴露,风险也传导至债券市场 。在杠杆扩张期间发行的债券便遭到了兑付危机 。
2018年全年,股市不断震荡下行,沪指下跌了24.59%,并在2019年年初触及2440.91点的低位 。随着货币政策放松所带来的强力刺激和纾困基金缓解民企股权质押风险的实质性举措,股市风险偏好才逐步回升 。
“这一阶段股市持续下行,同样是贸易摩擦和‘去杠杆’带来的信用收缩风险的体现 。由此可见,信用债违约风险传导至股市,本质上还是违约背后的宏观背景是否导致企业盈利出现系统性下行风险,信用债违约与股市没有必然联系 。”东北证券便分析称 。
与股市或没有必然联系
同样,永煤在11月10日公告违约以来,A股并未出现明显的调整:11月11日至今的7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下跌0.78%;创业板指下挫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