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培养孩子善良宽容的心理

老一辈的人总是会说,一个人将来的品行如何,从小时候就可以看出来 。其实,这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 。孩子的很多习惯和性格是从小养成的,因此,父母们一定要从小培养自己宝宝的良好品质,这对于今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哦!下面,就跟随小编学习一下培养孩子善良宽容品性的心理发展历程吧!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幼儿玩耍或走路时,不小心磕碰到什么东西上,碰痛了,哇哇地哭 。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痛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 。
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它了,它再不敢碰你了 。孩子可能在这时候会有些安慰,破涕为笑,家长也会感到很满意 。
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是一种“复仇行为” 。它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
大人可能会想,桌子碰了孩子,我不过是打打桌子,桌子又不懂得痛,这有什么,我没教孩子打人啊 。其实,在孩子看来,万物同物,对一棵草说话与对一个人说话一样,对一张桌子的态度与对一个人的态度一样 。
有时候,一个小女孩对心爱的布娃娃的感情绝不逊色于她对同胞姐姐的感情 。单纯如一张白纸的孩子,任何事情于他来说都是全新的,任何经历在他这里都是体验和学习 。
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 。家长对此应敏感,要用一些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石 。
“教育即风格之培养” 。教孩子“给小板凳揉痛”与其说是一个技巧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教育观或哲学观的问题 。
家长一定要注意你所有的言行中蕴含的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只有前后统一的东西,才能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并稳定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做事的风格 。
如果平时孩子不小心磕碰了,家长能很友好地采用“给小板凳揉痛”的做法处理 。
可是哪天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你心爱的花瓶,你却忍不住对孩子大发雷霆;平时总对孩子讲我们要理解别人,可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一样,就责怪孩子“不听话”,强行要求孩子听话,而不去细致地体会孩子的感觉―那么你的教育行为就不统一了,你其实就变成了一个不体谅、不豁达、爱物胜过爱孩子,价值观不统一的家长 。
这一瞬间你的情绪表现得那样真实,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孩子的价值观也被你搞乱了,“风格”也不会完整统一 。
我见过一些眼睛里充满敌意的幼儿,他们很容易就会发脾气,做出攻击别人的行为 。
有一位妈妈,她一边在嘴里抱怨她的儿子爱打人,告诉孩子“不许打人”,一边狠狠地“教训”一张磕了她儿子脑门的桌子;遇到她儿子抓打别的小朋友,她也只是很假地管一管,态度中隐藏着纵容,可能是怕儿子吃亏;平时还逗孩子打爸爸,以此为乐 。
她的儿子上幼儿园后总和小朋友合不来,常打人,弄得老师和家长们都有意见 。这个孩子内心可能很想和小朋友玩,但他在玩的过程中处处充满保护自己的意识,唯恐有什么被别人侵犯,大多数情况下以和小朋友闹意见而结束 。
所以他总是很孤独 。每当我看到这个孩子又寂寞又敌视的目光,总是对他的未来充满担忧 。
我也见过不少“长不大”的成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单边主义”的,天下的“理”都在他这里,别人的事情和感受他都可以不管不顾,自己事情和心情却是天下最重要的,自己的想法是天下最正确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表现得自私狭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