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收涨逾1% 有色金属与白酒板块大涨( 二 )


华泰证券表示,近期市场焦点从拜登交易转向疫苗交易、平台经济反垄断,再转向信用违约,银行/非银/煤炭等关键板块下半周起调整,成长风格具有韧性 。类比14超日债等、16产能过剩行业、18民企三轮信用债违约潮,沪指短期风险偏好或受压制,非银与“暴雷”板块冲击或更大,但或无碍中期趋势;本轮的差异在于,三大周期指引信用偿债压力非“至暗时刻”,偿债意愿问题引发市场关注,中期或引导存量资金向长久期高资质利率债与权益摆布 。
招商证券分析,在目前货币政策和信用环境尚好的情况下,此次信用债违约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预计以风险偏好压制和相关个股的影响为主,短期难以演化为大范围的冲击,经济复苏向上的方向不变 。此外,近期中国汽车制造商股价的突飞猛进背后体现的是中国中高端制造业的崛起以及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正确方向,但短期而言,新能源汽车板块过于拥挤的交易和市场预期的高度一致需要特别关注,由于当前市场正演绎“从流动性驱动到经济基本面驱动”的逻辑,展望至明年一季度,估值性价比将会是市场考量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下,行业配置既要看景气但更需要看估值可能是接下来的主要思路之一 。
银河证券研判,近期A股市场冲高回落,市场成交金额缩量 。信用债违约事件对金融周期股短期形成一定压力,但经济复苏趋势向好,流动性合理充裕,A股仍处于相对积极的市场环境,下跌调整不改市场中枢震荡上移的长期趋势,市场正构筑底部结构 。建议均衡配置把握低吸机会,顺周期仍是市场主线,疫苗加快推进,疫情受损严重的行业提振较大 。行业配置方面,顺周期仍是市场主线,一方面,周期中上游行业受经济复苏提振,关注油价上涨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另一方面,金融行业受信用债暴雷事件影响出现下跌调整,可把握低吸机会 。疫苗加快推进,疫情受损严重的行业可能提振较大,比如机场、影院、线下消费、冷链疫苗等具有配置机会 。增长确定性高估值较低的科技成长和消费公司也有机会,需注意三四线白酒股尾段风险 。
国信证券表示,总体来看,节后市场情绪有所回暖,10月份陆股通小幅净流入,流动性在边际上小幅改善 。从持股市值的板块分布上看,10月陆股通持股市值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均有所回升 。从陆股通持仓占比的变化角度来看,10月份主板占比下降、创业板占比上升、中小板与上期持平 。从外资定价权看,10月份家电行业、休闲服务陆股通持股市值占行业A股总市值的比例依然居前 。在行业配置上,10月份外资加仓家电、银行、汽车和电气设备等消费、周期板块,减仓休闲服务、农林牧渔和通信等行业 。集中度上看,10月份外资持仓的行业、个体集中度均有所上升 。综合来看,相比于9月份,10月市场流动性边际改善 。展望后市,当前海内外疫情复苏节奏存在错配,国外疫情仍在爆发,经济复苏依然存压,而相比之下,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经济复苏的不断推进,上市公司盈利同样有望持续改善,A股市场仍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因此外资整体净流入的趋势仍未改变 。
兴业证券分析,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包括东盟10国+5国(中、日、韩、澳、新),涵盖全球30%以上人口、GDP、贸易和投资的最大自贸区诞生 。在当前贸易保护、新冠疫情和经济衰退三重冲击下,RCEP达成能够带来显著“贸易创造”效应 。RCEP实施将会带来95%以上范围的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和投资壁垒取消,极大促进以14亿人口的中国和6亿人口的东盟两大经济体为代表的亚洲经济发展潜力,有望成为疫情中后期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强引擎 。在当下信用债、金融监管加强等问题导致市场整体偏好下降背景下,中日首次达成双边关税减让安排,有望提振市场风险偏好 。中长期把握开放的红利投资机会:中国需要与世界经济产生更多的连接与交融,经济发展未来的前途在开放 。借鉴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的经验,开放的红利,将使股、债、汇、房等中国优质资产价值长期得到支撑,其中最为受益的是股市,有望迎来历史上第一次“长牛” 。在当下短期市场横盘整理,持久战下把握年末年初行情布局窗口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