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孩子体质与以前的孩子相比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为什么会这样呢?
专家指出,很多时候是父母造成的 。
儿科专家建议: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宝宝一旦生病了,家长就会要求医生为其打针、输液 。殊不知,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行为!”省二院儿科专家,呼吁广大家长们千万千万别让孩子成为“药罐子” 。
专家说,在儿科门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反复患病的孩子,且这些孩子一旦生病,只有输液才能好 。“同时,我也发现,家长们常常也会抱怨说孩子是‘药罐子’ 。”那么,这“药罐子”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专家认为,最常见的原因还是父母引起的,孩子一旦感冒发烧了,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们都很着急,要求医生用最好的方法和药品治疗 。“的确,输抗生素,甚至使用激素就能让孩子快速降温,使孩子的疾病很快得到控制 。”
面对这样的结果,家长们不仅满意,还会佩服医生医术高明 。“殊不知,长此以往,孩子的身体就会慢慢地产生耐药性,久而久之,离‘药罐子’也就越来越近了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 。”专家建议广大家长们,要正确对待孩子的一些常见病症,尤其在用药方面不要为图见效快,就要求医生加大剂量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用药 。
“以发烧为例,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其发烧的结果就是利大于弊,密切观察,不急于退烧 。如体温超过38.5℃,可使用退烧药,但不宜药量太大,使用退烧药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别出危险就可以了 。”
【别把孩子喂成药罐子】就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专家认为最好是适当补充 。“就补品而言,孩子吃了非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危害性还很大,可能会促使孩子假性性早熟,产生过敏反应,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干扰孩子的消化吸收能力 。”专家说,现在市场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品种繁多,不过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其实,合理膳食是最好的方法,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大都存在于牛、羊、猪肉及花生、黄豆、菠菜等食品里,通过合理膳食完全可以满足孩子对微量元素的需求 。”
- 冬天提高孩子抵抗力的秘笈良方
- 孩子吃太多的甜食对身体的影响
- 肥胖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 二胎家庭孩子随妈妈姓好吗
- 人工喂养:选购奶粉的4原则
- 零食硬食荤食孩子都须要
- 二胎时代,请不要这样逗我的孩子!
- 小儿哮喘疾病的症状特点
- 三大元素让孩子变得更“高”
- 父母应对孩子挑食的十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