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的孩子因何变得沉默


活泼的孩子因何变得沉默

文章插图

案 例:
读小学一年级的朱明明,原本从小就是个聪明、活泼、懂事的孩子,是家里人的掌上明珠,也是家里人未来的希望 。
在明明上小学后,父母就规定了明明要做的事,除了正常的功课外,明明每天晚上还要练习书法2小时,周六上午到少年宫上剑桥儿童英语,下午到一个老师家里求教书法;周日上午到少年宫参加小主持人的培训,下午休息 。
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业余生活就被父母无情地占有了 。
明明每天都觉得很累 。本来明明的书法是从4岁就开始练习了,在入学前还参加过当地少儿组的书法比赛 。但是从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明明的书法水平开始下降,而且在学其他东西的时候也表现得力不从心,尤其是英语,明明经常被老师批评 。明明觉得自己很笨,怎么也学不会,越来越不想去上英语课,可父母总是逼着他去上 。渐渐地,明明的英语已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了,这使他更加自卑 。
同时他对正常上课的内容也没有了兴趣,成绩直线下滑,这就使他更加肯定地认为自己确实很笨,不如别人 。明明开始变得沉默,整天都是闷闷不乐的样子 。
开始,明明的父母以为是他身体哪里不舒服,在求诊了多次以后,来到了心理咨询室 。经过心理医生的诊断,明明的这种行为是比较典型的“习得性自暴自弃” 。
分 析:
习得性自暴自弃是个人认为自己无法控制事件结果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这样的孩子经历了无法改变失败结果的体验之后,便不再去尝试以后的相似行动 。心理学家韦纳研究发现,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孩子把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等稳定的自身因素所造成的 。习得性自暴自弃的孩子认为他们的反应是影响不了结果的,他们把失败归于一种内在的稳定因素,这就使其产生对成功的低期望和强烈的负面情感(如丧失自尊、自信)和抑郁 。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一个班上,有的同学成绩好,有的同学成绩总是提不上来 。对于这部分低成绩的孩子,我们不能只看学习上的表现,而要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他们对成绩不好是怎样的看法 。很多成绩差的孩子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都是我自己太笨了 。”或者“不管我怎样努力,还是没有别人强 。”从他们的这些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自己先天性的不足:“就是自己笨”,再努力也没用 。
这种想法直接导致了习得性自暴自弃的形成 。
建 议:
作为孩子的家长,在面对“明明”这种由活泼变得沉默的特异情况时,应该注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