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指导 孩子可以在家上学吗?( 二 )


王财贵还说,如果生长在像中国这样一个有五千年高度文明的地方,而我们的国民,我们的孩子,竟然没有文化地成长 。请问,这是不是叫人造的文化侏儒症?
事实上,6岁的文璐已经对唐诗宋词倒背如流 。胡敏艺希望后代在国学上有所积累,她说:女儿,咱不上学了 。
此时文璐刚幼儿园大班毕业,她对这段校园经历仅存的记忆碎片是:“小朋友总是欺负我 。”胡敏艺印象最深的则是,老师向她反映,文璐穿着系腰带的裙子,上课时总是对着腰带卷了又卷 。胡敏艺与先生是湖北荆州人,在女儿即将上小学的节点上,若不让女儿退学,他们要么只能将她送到中山某所外来工子弟学校,要么送回老家,让女儿当一个留守儿童 。

先生做手工艺生意,胡敏艺是一名民间工艺老师 。在这个普通外来工家庭里,孩子就是一家人生命的光 。让女儿脱离传统教育体制在家读书,无疑是个冒险的决定 。
但当这个念头像个胀满了的氢气球,在这个家庭里“砰”地炸开,妈妈胡敏艺发觉,女儿的生活可以充满选择,至少可以帮她选一种“快乐的方式” 。
手放得太松,现实问题就横冲直撞过来
过年回湖北老家,胡敏艺向公婆主动招了:“文璐还没有学数学 。”爷爷奶奶一听急了:“这怎么行呢?这怎么行呢!”
退学后,胡敏艺在家里腾出个位置,为女儿布置成教室 。在这个房间里,文璐从早到晚低语吟哦着《弟子规》、《论语》、《四书五经》 。为了备课,读中专时学化学专业的胡敏艺,憋着劲儿研究琢磨经典国学 。
这个过程使她异常痛苦,却也让她后来意外地成为国学馆的老师,当然这是后话 。
试教一年,胡敏艺对效果颇为满意,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后来的几年里,小学入学名单上再也不会出现文璐的名字了 。
胡敏艺为女儿打造了11年的培养计划:2年中文,3年英文,2年中文,2年琴棋书画,2年游学 。2009年,文璐从这所只有她和妈妈的特殊学校里顺利结业 。教以国学为主的中文那两年,胡敏艺还可以亲自操刀上阵,但过了这一阶段,她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
当年上学时,胡敏艺有旁人看起来颇为羡慕的资本父亲是教师 。这意味着别人只能在饭堂里买馒头,她能买到包子,也意味着父亲的同事们能给予她更多的敦促 。她成绩不太理想,但让她意外的是,别的同学考不好爸妈要打要骂,父亲却从未因成绩揪着她不放 。
她尝试着从细节上处理很多教育问题 。3年前,胡敏艺有了儿子一谦 。
一次去公园,爱蹦爱跳的一谦突然从石头上跳下,摔到了地上,周围朋友冒了一身冷汗,胡敏艺装作看不见:“我们爱他,但不必一定非得去帮他 。”

她还从现实中寻找启发 。她注意到,上学后的小朋友没几天就学会了“放屁”等“市井化”的语言;小学一年级的男生被人开玩笑问,旁边的女生是不是你女朋友啊?男生一本正经地回答:“不,是我前女友”……胡敏艺不希望一双儿女早熟,她希望他们保持童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