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不再恐惧( 二 )


心理辅导:经过专家的提醒,我不再在他犯错时,拿“感冒”和“打针”吓他,并且开始频繁地与他交换角色做“医生和病人”的游戏,让他体会在医生的帮助下,病人症状的改善,甚至让他了解没有医生的帮助,病人有可能死去这个客观事实 。在游戏当中,我们互相做检查,互相“打针”,夸奖着彼此的进步与勇敢 。
一段时间后,他终于能配合着看医生了,在打针时虽然有些犹豫,却能像个男子汉一样不哭不叫了 。
分析建议:孩子恐惧看医生的原因很可能与大人的态度有关 。仔细想想,您是不是对孩子生病、看医生和打针表现出特别的忧虑?这些就是孩子恐惧看医生的源头 。
Case5怕见生人
恐惧症状:儿子从一岁起,就害怕见生人 。我以为他只是性格内向,长大后就好了 。但令人不安的是,10岁后,他仍然躲避生人,拒绝与生人交谈 。请教专家后,我意识到孩子得了轻微的社交恐惧症 。
心理辅导:为了帮助孩子,我开始有意识地把他带到一些社交场合,并且引导他与别的孩子相比,让他发现自己并不比别的孩子差,培养他的自信心 。当然,开始时有一些失败的经历,所幸的是,我和他都坚持下来了 。
经过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他从在生人面前不敢抬头,终于进步到了敢于上台演讲 。
分析建议:
孩子一岁以后就应该习惯于见生人并接受抚爱;特别是七岁以后,让孩子毫无拘束地与生人见面,要比让他安静地呆在房间里好得多,这位妈妈在孩子小时候忽视了这一点,所幸的是,她后来终于醒悟了 。
孩子的恐惧是正常的,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恐惧,家长不要过分着急 。正确的态度是,用爱和耐心引导他,帮助他理性地克服恐惧,千万不要强迫或粗暴地对待他!没有被孩子自然、理性地克服的恐惧,或者说不是家长用关心和爱来帮他克服的恐惧,会深入到他的内心,短期内您也许感觉不到,多年后的某一天,或许它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流出的熔岩也许会毁坏家长和孩子的生活 。
孩子恐惧,源在家长
家长首先应该学会克服自己的恐惧 。家长把恐惧“传染”给孩子的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多得多 。家长们应该更自信地对待孩子,无忧无虑地同他们玩耍、嬉笑 。家长的参与、给孩子的安全感,足以让他驱逐一切恐惧 。
在同孩子的交往中,努力地把“害怕”这个词从词汇表中清除出去!亲爱的家长,请回忆一下您在过去对孩子所说的话,您多少次不由自主地说到“害怕”这个词,要知道,这么说时,您其时是在“恐吓”自己的孩子 。
当孩子表现出恐惧时,家长应该表现出同情,而不是欣赏 。请反省一下您过去的行为,当孩子被您吓得发抖时,您是否露出过欣赏或满足的神情?
家长不要过分地讲一些令人恐惧的故事 。对于孩子来说,就算没有这些可怕的故事,生活中的恐惧也已经足够多了 。
●文/刘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