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前后开始的家庭教育,以“眼神教育”为宜( 二 )



3岁前后开始的家庭教育,以“眼神教育”为宜
“玩得透”的孩子有出息——杨振宁的“父教”故事之二



杨振宁小时候曾经是个大“调皮鬼”,但杨武之待之甚是理解和宽容 。其实调皮鬼是小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男孩的天性 。
如果一个小孩一点不调皮,说不定倒是有点问题或者不正常 。杨武之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来考取省官费留学,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数学一年,获数学学士学位,1924年又到芝加哥大学继续研究数学 。
1928年杨武之学成回国,被著名的清华大学聘任为数学系教授 。也许是因为在国外多年,略通现代科学育儿理念,比较能容得儿子的调皮 。
杨振宁曾回忆说,“清华园的8年(童年生活)非常美丽,非常幸福 。我跟我的小学同学在园里到处游玩 。几乎每一棵树我们都曾经爬过,每一棵草我们都曾研究过……”杨振宁到处“游山玩水”,还做些危险动作,也闯过祸 。清华大学生物系有成排的大金鱼缸,每当这些缸给搬去清理时,杨振宁就与同他一般大的孩子们骑着自行车,在每两行缸之间一条砖砌的沟里练车 。
沟约有两寸深,六、七寸宽,他们就沿着沟行车 。杨振宁花样多,经常把他4岁的小弟弟载在他和车把手之间的座位上行驶 。
有一次,不小心摔了一跤,把他小弟弟的左额头撞了个大口子,还哄弟弟回家不要告诉爸爸妈妈 。他们还常常从清华大学气象台所在的坡顶上骑车冲下来,在一座没有栏杆而只用两片木板搭成的小桥上疾驶而过 。车行急速,十分过瘾 。在多年后回想起来,杨振宁也觉得是件危险的事 。
当时,杨武之竟也放胆让他去玩 。这种顽皮比较“玩得透”,可以培养小孩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还能增添动手能力 。
多一点调皮,对于小孩的情感培养,心理健康发育是十分必要的 。

孩子的自尊心源自父母的关心
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家长不仅要时刻注意提醒孩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而且在孩子因观察仔细而发现任何一点点问题的时候予以及时表扬和夸奖 。这样,小孩子心里会美滋滋的,为了经常得到夸奖,就渐渐地养成用心观察四周事物的习惯 。其实,在许多方面,父母应该多去听听小孩子所关心的事、所发现的东西,并且适当给予赞扬 。每个小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只要有好的表现,及时发现,立即夸奖,即使是一两句话,也会让他更有信心 。

“玩得透”的孩子有出息——杨振宁的“父教”故事之二
4--6岁儿童七成渴望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