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亲子专题 孩子暴力的幕后真相( 二 )



解读:牧牧的语言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迟缓,据他妈妈说,牧牧几个月前才刚刚开口说话 。当自己有需求时,牧牧还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来表达,只好直接付诸于行动:用动作替代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妞妞拿了他看中的小汽车,他不会用语言来解释他也想玩,于是上前一把夺了过来;看到别的孩子在骑车,他也无法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愿望,只好一把把别的孩子拉下来,语言能力的不足导致了孩子“直接动手” 。

怎么帮孩子:
【秋季亲子专题 孩子暴力的幕后真相】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父母整天与宝宝在一起,对宝宝的需求最为敏感,在他没有语言表述之前就能对他的愿望有所了解并予以满足 。可是当宝宝进入幼儿园后,他与同伴交往更多地要依赖于语言 。2~3岁是宝宝口语发展的关键期,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宝宝学习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减少由此造成的“暴力”行为 。同时,由于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往往会更多地依赖肢体语言来与同伴交往,父母也要强化孩子习得正确的肢体语言 。亲子教育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孩子的行为毁坏了别人的东西或弄得一团糟,他就应该帮忙整理好 。如可以让他把打坏的玩具粘好,或整理好自己生气时扔得到处都是的积木、物品等 。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是一种惩罚,要让他知道这是暴力行为带来的必然后果,任何人弄坏东西都得这么办 。
你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犯了错误要说“对不起”,要为错误付出代价 。孩子起初也许不情愿,但最终他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

转移注意:
这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很容易出现暴力行为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等以转移其注意 。这些活动需要让孩子集中注意力,他会很快忘记刚才的事情,把精力集中到眼前进行的活动上来 。

强化法:作为强化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其中包括情感 。给孩子以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也可以成为正负强化物来强化他们的行为 。比如孩子对别人友好,家长可以表示赞赏,让他体验到愉快;孩子攻击别人,家长则设法使他感到不愉快,改正以后则再消除不愉快的体验 。这里的要点是使孩子能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这种方法也叫“情感矫正”,可以帮孩子逐渐建立规范的行为 。

假象三:还不到与人分享的阶段
镜头:小朋友们都坐在小椅子上玩桌面游戏,有的在开汽车,有的正在搭积木 。奇奇手里正拿着一辆小汽车,他一个人玩了一会儿,看到另一个小朋友手里的车也很棒,就一把夺了过来 。老师走过来劝说:“不可以,每个小朋友玩一辆小汽车 。”奇奇只好放下手中的小汽车,转过身去,他又从临桌的小女孩手里抢过积木 。
解读:2~3岁的宝宝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与小朋友玩时,宝宝常常会抢别人的东西,不能满足时,宝宝甚至会抓咬别人 。此时的孩子,还不明白什么是“分享”,既然没有分享的意识,自然就不会出现分享的行为了 。
奇奇是家里的“小太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6个大人围着他转,他从小缺乏与同龄伙伴交往的经验,也缺乏分享意识 。到了幼儿园后,他对幼儿园里的玩具表现出极强的占有欲,不让别的小朋友玩,于是就出现了频繁的抢夺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