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哮喘常见的误区


治疗小儿哮喘常见的误区

文章插图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小儿哮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要注意及时的预防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有些家长在治疗上可能存在一些误区,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
现在我国有近3000万哮喘患者,其中儿童患者有1000万左右 。但由于患儿家长和许多医生对的认识不足,目前我国获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仅占哮喘患者的2%左右 。儿童哮喘发病率高于成人,早期正确诊断、规范治疗儿童哮喘,对降低成人哮喘及肺心病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在儿童哮喘的治疗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
【治疗小儿哮喘常见的误区】一、诊断不及时
孩子经常出现反复咳嗽、喘息发作,许多家长甚至部分医生常不愿承认和接受患儿是哮喘,而诊断为气管炎、支气管炎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在临床治疗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全身激素 。由于哮喘是变态反应性炎症,抗生素不能消除这种炎症,从而延误了哮喘早期治疗的宝贵时机 。患儿反复患气管炎、肺炎或反复咳嗽,伴有喘息,常有哮喘家族史和个人过敏史(湿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应高度怀疑哮喘,应到儿童哮喘专科进一步检查 。
有资料显示约有16%的患儿既往诊治中从未考虑喘息问题,而50%哮喘患儿发病3年后才得到正确诊断 。因此,对于经常咳嗽或喘息的孩子应认真询问病史及诊疗过程,尽早明确诊断,以使患儿早期规范治疗 。
二、治疗不恰当
儿童哮喘诊断后,应在儿科呼吸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长期规范化治疗 。临床上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等,选择恰当的药物和适宜的给药方法 。
1.吸入药物选择不当哮喘吸入激素分为两类,即压力定量气雾剂(如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和干粉剂(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舒利迭) 。压力定量气雾剂适合于所有年龄段的儿童使用,但5岁以下的患儿要配合储雾罐辅助吸入 。干粉剂适合于4岁以上的儿童使用,但用前一定要反复教会使用方法 。
2. 激素恐惧症许多家长和部分医生对糖皮质激素有惧怕心理,担心长期使用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从而不规范或拒绝应用 。其实吸入激素与我们常用的全身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有巨大的不同,患儿每日用量仅200~400ug,比全身激素用量缩小100倍,加之吸入后仅有20%进入血循环,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微乎其微,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应大力推广 。
3. 过早减量或停药 儿童哮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长期规范化治疗可使大多数患儿达到“临床治愈”或“完全控制” 。哮喘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能看到孩子病情稳定未发作就随意减量或停药 。儿童哮喘治疗的总疗程一般为2年左右 。少数病情重的患儿疗程还要延长 。
4.抗生素治疗哮喘哮喘的本质是气道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并非细菌感染性炎症 。因此,抗生素治疗哮喘是无效的 。虽然对于早期吸入皮质激素有不同的看法,但多数专家认为,尽管一部分患儿有过渡使用抗哮喘药物的可能,但有效的抗变态反应药物及支气管舒张剂比应用抗生素能更好的缩短或减轻喘息发作,也符合儿童哮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
三、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一些家长对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认识不足,在开始治疗时没有长期用药的思想准备,只重视哮喘发作时的治疗,而忽略缓解期的治疗 。在治疗中病情稍有好转便自行减量或停药 。实际上,哮喘发作只是病情的冰山一角,哮喘发作时症状几天就可控制,但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依然存在,需要数年才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