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的形成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三 )


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学要经常与班主任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 。
会议同时启动了“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成立了由优秀家长标兵组成的报告团,向全市未成年人父母发出倡议: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始终作儿女的表率;理智地爱,营造温馨家庭氛围;抓住重点,从道德建设细节入手;配合学校,共同承担教育责任,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 。

个性的形成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好孩子,“惯”出来的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原来,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 。他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 。前方有可能是天堂,也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人生的方向盘 。
战胜惰性
暑假到了 。对于在课堂上奋战了一个学期的学生来说,“终于轻松啦”,无疑是发自心底的呼声 。但是,放暑假,是不是该彻彻底底地抛开一切,只顾休息玩乐呢?这种想法显然不足取 。
人们恐怕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你一边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享受着躺在被窝里的舒适,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 。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暑假了,类似的镜头恐怕会更多地再现 。
到了暑假,一般家庭的父母都是白天上班,大段的时间只有孩子一人在家,家中即使有老人,管理的力度显然远不如父母 。当孩子的惰性占据了上风之时,一切就处于失控状态了 。
什么是惰性?惰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拖沓 。把今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到明天,甚至遥遥无期,直到被逼无奈,拖不下去时才来赶工 。这种行为极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 。它使人丧失进取心 。
一旦开始遇事推拖,滋生惰性,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 。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 。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总会为自己找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 。有些孩子深陷于“激战”的泥潭中,被“主动”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
要想战胜惰性,首先要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 。诸如早上起床这样的事是没必要作任何考虑的 。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立即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 。千万不能让自己拉开和惰性开仗的架势 。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 。往往在事情的开端,头脑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时,惰性就出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 。
一旦开仗,结果就很难说了 。所以,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时,就马上行动 。
其次,应制订一个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熄灯睡觉的作息表,在作息表里明确写上自己的日程安排 。“天”的单位太大了,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时间计划,至少应该细化到小时,也就是说,自己一天当中能够利用多少个小时,还要知道一个小时的效率是多少 。把这些复杂的事情变成一些小的、互不相关的、可以按部就班来完成的事情,这样更容易把事情办成 。
再次,父母可以利用暑假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并要求他对自己的自由负责 。有必要的话,应用心设计训练孩子自制力的计划,帮助他控制自己的惰性和欲望 。父母不仅要要求孩子,而且自己也要参与,至少在孩子面前应该表现得富有自制力,固守承诺,充满责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