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导致宝宝任性的原因

推荐阅读
???
??????????????????????????E????
健康导读,现在任性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不能放任孩子的任性,这样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 。
一般说来,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 。任性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放任孩子的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因为任性的孩子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 。任性的孩子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和要求 。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 。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想怎样就怎样,缺乏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知识方面的要求严格,而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没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样的教养方式必然会造成孩子的消极创造性行为 。再就是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不少“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 。与同伴交往机会的缺乏,导致孩子的玩伴由成人来替代,这就会使孩子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 。有位家长说:“我们孩子闹起脾气来,任何人都吃不消,他吃饭从不按时三餐,想吃时就吃,而我们吃饭时,他准是在一旁玩个不停,且最好由人陪在他身边,如果硬劝阻他,他会哭闹不止 。”像这样的儿童就可以被认为有任性心理症结 。这样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
如果儿童任性心理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 。同时,孩子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愤怒的情绪,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因为任性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人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 。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 。作为家长首先要明确要求,预防在先,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 。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 。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 。当然由于孩子任性的表现干差万别,因此解决任性的方法也要根据因人因时因事加以实施,宗旨在于给孩子提供适当的约束,增加其心理自控能力,可参照以下几种方法:
1、采用“负强化”的方法
任性,哭闹,家庭教育当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 。家长可以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 。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打骂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 。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 。”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孩子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 。"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 。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很上瘾 。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 。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 。”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 。”他可能愉快地答应了 。然后妈妈领着他坐公共汽车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