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学会等待教案反思( 二 )


(播放视频①:幼儿奔跑、吵闹等)
等待爸爸妈妈来接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
师:现在,他们学会等待了吗?(播放视频②)
小结:合理地安排活动也是学会等待的一种方式 。你们听:小朋友,守秩序 。放学以后不乱跑,爸妈没来会等候,安全游戏又快乐 。
三、认识等待标记,将等待延伸到生活中
师:除了在幼儿园,生活中还有哪儿需要等待呢?
(幼儿回答,教师介绍标记和场景图 。)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找一找,你们觉得哪些地方需要等待就把标记贴上 。贴好后和同伴说说为什么要贴在这儿?
(请幼儿相互检查 。)
四、放松活动,舞蹈《小闹钟》
找到了这么多需要等待的地方,小闹钟要来夸夸我们呢,它想邀请我们一起来跳个舞 。
活动反思:
在中班进行有效的秩序教育十分必要 。如何搭建适宜的支架,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去自觉地理解、接纳并遵守相应的规则呢?我们课题组推出的这个活动,执教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使幼儿在回忆经验、交流讨论、观看视频等过程中理解了等待的意义 。
本次活动体现了两个特点:
1.以“小闹钟”为主线,串联活动过程 。
一个小闹钟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不同时段配上海顿的经典乐曲《切分时钟》,幼儿学着小闹钟的钟摆随乐起舞,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带来的快乐 。孩子们在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等待的方式 。
2.以“儿歌”作总结,凸显活动目标 。
活动中,每个环节的提问,都能激发幼儿的经验回忆,少了教师的机械讲授,多了一些轻松与自然 。同时,老师还适时地加入儿歌进行总结,琅琅上口的儿歌生动地概括了等待时需要懂得的秩序,让抽象的规则变得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
『①本文②来源妈育儿网,不得自行转载,违者必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