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亲子专题 学会培养孩子的生活常规


圣诞节亲子专题 学会培养孩子的生活常规

文章插图
前言: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其未来的成长及其发展都起着很重要的因素,但是许多的家庭都不知道合理的生活规律,以下就让我们来具本的了解一些吧,希望对于父母们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帮助!

常规的意义
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 。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出一系列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科学的生活秩序 。如,幼儿睡眠、起床、进餐都有固定的时间;幼儿玩完玩具后应该放回原来的地方;吃饭要洗手;水杯应该放在贴有标志的地方等等 。
常规的作用
培养生活规律
从幼儿个体的发展来看,建立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促进身体健康 。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些幼儿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作息没有规律,而在幼儿园则是按照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作出符合科学的合理安排,幼儿生活在其中,就能逐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时间观念和有组织、有条理的办事能力 。
建立安全感
人在一个有规律的环境里生活才会感到安全,幼儿也是如此,他们喜欢按照一定的程序做事 。合理的常规为孩子创造了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活,他们在心情愉快的情境中自然形成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 。亲子网
培养自律能力
自律是指控制自己,并遵守一些共同制定的规则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通过遵守一日生活常规来逐渐培养,如幼儿在听故事、进食、午睡或者自由活动的时候,需要控制自我欲念,做到进食不说话,排队不乱挤,不强抢别人的玩具、不伤害别人等,渐渐地,遵守规则就会成为孩子们的自主行为 。
小班的常规教育
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时,首先要明确常规不等于紧箍咒 。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被要求排队的孩子一旦没有老师的监督,就会横冲直撞、争先恐后、难以自控 。这说明有些不合理的规则束缚了孩子,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正确的儿童观的基础上制定常规,将其看成保证幼儿身心发展所需的润滑剂 。如,老师讲故事时,不是让孩子们排排坐在远离教师的地方,而是参差不齐地围坐在老师身边,气氛很融洽,关系很亲切 。用这样的方式组织活动,孩子们显得十分愉快,也很配合,这正是良好的常规教育的外在表现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要求 。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常规应该简单、明确,适合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 。只有适合幼儿的能力要求,才可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才愿意去做 。
制定和使用常规时的注意事项
常规应该是积极的
常规是在明确幼儿行为标准的基础上着眼于行为习惯的培养,而这些习惯又是建立在一定的自觉性的基础上的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幼儿将常规转化为习惯后,他们就能轻松自然地去履行既定的各项要求,也就不会因此而压抑幼儿的主动精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