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性教育的必要性( 二 )


? 2、提出可行的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学习的成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如果学生得不到成功的体验,不仅丧失学习兴趣,产生消极态度,严重地还会造成厌学、逃学、辍学或其他心理障碍 。反之,如果学习上没有失败和挫折则易引起学生对学习漫不经心,对将来的学习不利 。
为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基础,提出的每一个学习要求,既要注意确保让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又注意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亦有区别;对优等生提出更高层次要求,对后进生“小进步”勤鼓励、多表扬,使之逐步提高,并在成功的学习体验中培养学习兴趣 。
?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青少年的情绪生活与青少年的独立的探索性的思维是活生生地有机联系的,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的兴奋、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和惊讶而产生的愉快体验,那么,这种健康的情绪就能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反之,不良情绪(如压抑、害怕、恼怒、反感、紧张、焦虑等)则能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阻碍智力的发展 。
快乐、肯定的情绪应成为中学生的主导心境,我们在重智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尽量多满足和发展学生正当的多种需要,活跃学生身心,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
? 三、营造行为养成中的心理健康环境?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行为养成和纠正不良习惯的情绪基础,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的形成,健全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生活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学校、家庭应在积极、健康、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行为养成的教育,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去学、去做,调整自己的言行,达到教育的目的 。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要特别注意在学生遭受挫折以后,及时帮助指导学生对挫折的适应,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首先要关心遭受挫折的学生;再耐心地和他们一道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弥补的措施,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掌握积极应付挫折的方式,指出陷入情绪困惑采用消极应对的危害 。
? 2、培养文明卫生的行为习惯 。文明的语言举止,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生的心灵有着积极的影响,是学生个性品质的外在表现,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这个教育阵地,发挥学校对学生教育的主渠道的作用,影响和培养学生养成健康、文明、锐意进取的行为习惯 。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常规要求,通过系列活动、教育、训练,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语言,行为习惯,力求使学生生活有规律、有张有驰,提高学习活动效率,增加身心活力 。
? 3、身正为范,家校合一 。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与教学》中曾说“当然教授一门功课这是其中工作,但除此之外,学生处处模仿教师的世界观,他们的品行、他们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地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 。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由此可见,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多么重要 。
因此我们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不仅运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去教育学生,而且还要运用自己的人格、情感、意志、德性、世界观、人生观等去教育和感染学生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家校联系活动,指导家长利用先天固有的亲子(女)交往和谐有效的关系和家庭气氛,从多种角度去影响子女的心理和行为 。例如,让学生家长知道:父母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事业,家庭充满学习和工作的气氛,紧张而快乐,青少年学生在这种环境气氛下耳濡 目染,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一般健康性格的形成且有利于相应职业观点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