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性教育的必要性


开展性教育的必要性

文章插图
1、性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恋爱观,形成良好的人格,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关键时期 。
2、性教育可以使学生有勇气面对自己身体上的变化,可以使青少年减少困惑和心理负担 。
3、进行科学性教育可以预防性犯罪 。

一、营造品德形成中的心理健康环境? 心理健康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优良品德和思想的基础,在第一层意义上讲又是他们的直接组成部分,心理健康的人,往往都具有较好的思想品质 。因此,我认为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时,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更好地为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服务 。
? 1、培养真挚的师生感情 。革命导师列宁也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可见,情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发展的基础 。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 。教学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沟通的过程,是情感交融产生共鸣的过程 。我们在教学中要真诚地去关心和爱护学生,力求让学生在积极健康、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
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这种情感时,他们不仅体会到温暖,受到鼓舞,并且更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要求,积极地将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这时,真挚的师生感情就像催化剂,催促学生努力奋进 。
? 2、尊重和激发培养学生的“二心” 。自尊和自信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也是个体克服缺点而努力上进的重要动力,还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点 。教学中,要注意保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是在学生遭受挫折的时候,注意多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并设法让学生通过克服困难,享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细微的成功中看到自己的努力,使他们充满自信 。
平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成长过程,从多角度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绝不因其微弱而忽略这些小的进步,并经常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感到自己有希望、有前途,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自强不息 。
? 3、一视同仁,不偏爱、不歧视 。偏爱和歧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品德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在教学中,时刻要以一颗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出发,对学生区别对待 。特别是后进生还要以更多的爱心、耐心,教育带动学习优秀的学生和经济富裕的学生多关心和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心、同学们对自己的关心,感受集体的温暖,从中受到感染、激励,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 二、营造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健康环境? 1、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夫曾说过:
一个不注意听讲,没有反应,成绩不好的学生,不一定没有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他只是不舒服或有某种至今没有发现的严重疾病 。这就是说,成绩不好与学生的健康有关,这其中包括心理健康 。科学研究还证明,心理健康、个体经常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情,则容易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灶,从而促进大脑机能水平的提高,这对于调动个体智力活动积极性,促进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和旧的神经联系的复活都是十分有利的 。
因此,我们要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做到充满热情还要注意与学生平等相交;做到慈中有要求,严中溢爱心,不以严厉和冷淡对待学生,忌武断地批评和挖苦一个学生,表扬先进时要注意不损伤其他学生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得到教育和启发 。并让学生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倡导学生在平等友好的前提下公平竞争,比一比哪一组的学习方法好,谁的进步大,这样既增进了学生友谊,又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