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厚王旦不一般

北宋时,寇准与王旦同年中进士,两个人进入官场的起点是一样的 。但王旦却很快走到了前面,当上了宰相,这让寇准心里很不是滋味 。
寇准个性张扬,疾恶如仇,最看不起的,就是王旦面团一样无棱角,甚至说没脾气的性格 。他曾听人讲过这样一件事:因为王旦在家里从未发过脾气,以至于下人们都想知道他到底有没有脾气,于是私下里想搞个试验 。
有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们故意在盛给他的肉羹里撒了点锅底灰,王旦看了,只低头把饭吃了,没动那汤 。下人问他说:“老爷今天为什么没喝汤啊?是不是做得不好?”王旦说:“没什么,我今天只是有点不想吃肉 。
”第二天,下人做饭时又故意在盛给他的米饭里弄了点脏东西,你不喝汤可以,总不能不吃饭吧!王旦见了,把碗推在一边,并没有显出一点不高兴,只是说:“我今天不想吃米饭,是不是可以另外做点粥?”下人听了,面面相觑,心里都服了 。寇准对这事却嗤之以鼻,颇为轻慢 。
那时王旦掌管中书省,而寇准在枢密院任职,虽然一个管行政,一个管军事,但经常有一些工作往来 。
一次中书省有文件送枢密院会签,寇准发现行文的格式中居然出现诸多错误,他心思一动,立刻把这当做一起“渎职”事件,向真宗皇帝作了正式汇报 。王旦因此受到皇帝的责问,他不得不承认错误,并认真地做了自我检讨 。寇准见此情景,心里平衡了许多,审查起中书省的文件格外仔细,一有纰漏就向皇帝汇报,王旦因此没少挨骂 。然而风水轮流转,过了一个月,枢密院有事往中书省送文件,也不合诏令格式,堂吏发现后非常高兴,马上就给王旦送去了,认为这也可以上殿参寇准一本了 。
可王旦却心态平和,只是命送回枢密院更正,并不上奏 。寇准知道后,大为惭愧,见到王旦忍不住感叹地说:“同年,你怎么这么大度呢?”王旦看了他一眼,没有说一句话 。
过了一阵子,寇准旧病复发,跟皇帝商讨事件时,再次向王旦开炮,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他当宰相呢?而王旦却像蒙在鼓里一样,总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好话,称赞他的才能,以至于皇帝都觉得不忍心了,提醒他说:“你虽然称赞寇准的优点,但他却专门反映你的缺点 。”王旦说:“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啊 。我担任宰相职务很久,处理政事过失也必然多 。
寇准对陛下不隐瞒,更加体现他的忠心正直,这就是我之所以看重寇准的原因 。”真宗皇帝大为感慨,视他为忠厚长者 。
寇准的小动作不仅没有矮化王旦的形象,反而把他衬托得更加高大 。但糟糕的是,寇准因为他的火爆脾气没少得罪人,不久就被人告发而免去了枢密使的职务 。要说混到这么个级别也不容易,寇准心有不甘,便放下身段,托人私下里找到主管人事的王旦,请他帮忙弄个使相的职务,保留个待遇 。王旦听了倍感诧异,回答说:“将相之任,怎么可以自己要求呢?这事,我万不能接受 。
寇准落了个老大没趣,扪心自问,现在还指望他伸出援手,不落井下石就已经万幸了,这样想着不觉有些心灰意冷 。可令他想不到的是,任命下来,安排的职务居然是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在自己的期望之下 。所以当他面谢皇帝时,一个头磕下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真宗皇帝说:“你以为你的职务都是朕安排的?实话告诉你吧,这一切都是王旦举荐的结果 。
寇准一下子愣在那里 。
更令寇准想不到的事,发生在多年以后 。王旦病重,上朝都很困难,真宗皇帝不得不安排他的身后事,问他说:“你的病万一好不了,让我把天下事托付给谁呢?”王旦说:“知臣莫若君,英明的君主自然能选择良臣 。”这显然不是真宗想要的答案,便再三问他 。王旦振作精神举起朝笏回答说:“依臣愚见,莫如寇准 。”皇帝说:“寇准为人,性格过于刚烈褊狭了,你再说说别的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