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童才是 真正的健康儿童?


许多父母训斥孩子的口头禅是:“就知道玩,还不赶快去学习!”“这孩子玩心太重,不会有出息 。”相反,如果孩子从小就忙着认字、数数或学习琴棋书画,父母则感到极大满足,甚至成为向他人炫耀的话题 。显然,这些父母在不自觉之中陷入了误区 。
儿童长大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需要是学习的需要 。但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玩 。他们玩泥玩水玩玩具,玩各种能触及到的东西,体会其中的感受与探索 。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孩子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触觉、听觉、视觉、味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学会了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健康的身心 。对于幼小的儿童来说这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
1955年,我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1966年发生“文化大革命”时,我刚刚11岁,从学校里没学到什么东西 。可是,由于醉心于玩耍,迷恋于高山与大海,使我的童年充满快乐 。雨天我们几十个小伙伴纷纷用泥巴筑坝蓄水,然后放水冲击下段小朋友的水坝,胜了则欢呼雀跃,不成功则继续筑坝,接受别人的冲击 。雨后,我们上山采蘑菇,赶海更是乐趣无限;我左手提着哧哧喷火的嘎斯灯,右手握着锋利的钢叉,在过膝深的海水中叉螃蟹和鱼……这迷人的童年体验,让我一生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
【玩童才是 真正的健康儿童?】我的记忆中,最早提出“玩也是学习”观点的是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 。中国社科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卜卫提出:“如果‘玩’不再是学习时,我们就不应该让儿童玩了吗?我反对当玩是学习时才鼓励儿童玩 。根据《儿童权利保护公约》,玩根本就是儿童的一种权利,与学习并无关联的一种权利 。它也许并不有利于学习,但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我赞同卜卫的观点,这样可以更彻底更鲜明 。我们如以学习等理由不让孩子玩耍,是在剥夺儿童的权利 。
1996年,我们在做“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大型调研时发现,10岁—15岁的城市独生子女平均每日自由支配时间仅68分钟(不含双休日) 。他们每日课后时间主要用来温习功课,并且超过50%的儿童在完成学校功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