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孔融让梨 好东西与人分享

我国有个典故,叫做“孔融让梨”,在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父母也喜欢拿这个例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必须从小抓起,要教育他们从小学会的两项重要品质,分享和轮流 。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要学会等待,好玩的东西懂得与别的孩子一起分享 。
    一天,我带豆豆在游乐场玩,这时来了一对父子,带了一个很好玩的玩具,马上有一堆孩子围了上去,一边赞叹这个玩具,一边异口同声地说:“请问,我可以玩一下吗?”
    半分钟后,五六个孩子已经自觉地排成一条长队,等待着玩这个玩具 。而玩具的小主人则在一旁非常耐心地指导第一个孩子玩具该怎么玩 。
 
    虽然我也常常见到孩子们之间非常自然的“share”和“take turn”,然而,这半分钟不到就自觉排起的长队,却给我的内心很大的震撼 。
    刚来美国时,我很好奇,美国入对孩子不打不骂,但是为什么家长能把一项品格非常到位地种到孩子的心里?让他们行为那么规矩,听从指令,而思想却是自由活跃,一点也不古板?后来自己有了孩子,开始有意识地接触他们的育儿方法,发现美国人教育孩子,父母有绝对要坚持的原则,而且绝对地重视自己潜移默化的力量 。
    我很少听到美国的家长喝斥孩子,他们与孩子交流时的语气就如朋友一般 。父母会很自然地对孩子说“谢谢”、“请”、“对不起”,哪怕只是孩子听从了他们的话把掉地上的东西捡了起来,或者按照他们的意思等待了前面滑滑梯的小朋友,他们都会很认真地对孩子说谢谢 。
    在路上与陌生人相遇,美国人会很热情地打招呼,所以经常会碰到陌生的孩子跟你很热情的说“hi”,你很难想到这个孩子还不到两岁 。
    带豆豆去公园玩,当我们有好玩具时,会有小朋友过来很礼貌地问:“我可以玩一玩这个玩具吗?”得到同意后,会很认真地说谢谢 。
    当儿子走到他们旁边,他们会很主动地把玩具递过来,邀请他与他们一起玩 。
    看着这帮三四岁的孩子,感觉他们接人待物像成年人一样成熟 。
【学会孔融让梨 好东西与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