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婴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文章插图
手足口病是当前多见的一种皮肤方面的疾病,一般情况下会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孩子身边,发病后带来了较多的危害,而且还会有导致死亡的情况出现,所以我们需要进行该病的预防,到底会有哪些措施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呢 。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一、多开窗通风: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必须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交谈宜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注意居室整洁卫生,幼儿园及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 。多开窗通风可减少空气中悬浮的病毒粒子,使室内病毒达不到可令孩子得病的浓度 。
二、对孩子经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孩子的餐具、玩具、内衣、手巾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
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不怕酸,但怕紫外线 。所以对于物品消毒,用酸和酒精的效果不好,但碘酒或者氧化剂就可以杀掉病毒,比如84消毒液;另外还有一般紫外线照射、外界的阳光、经过晒蒸煮高温也可以杀掉病毒 。
【婴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三、保护易感儿童:饭前便后一定要让孩子用洗手液洗干净手;在手口足病流行时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夏天不要让孩子猛吃冷饮或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净、削皮;食品一定要高温消毒,不吃易变质的食品;加强孩子的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力;密切接触者还可以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预防 。
四、控制传染源:幼儿园如发现第一例病孩应马上隔离并消毒所有玩具和房间,接触者要检疫一个星期;等孩子痊愈后由医生批准再回到幼儿园去,避免孩子交叉传染 。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浸泡消毒 。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多发生于婴幼儿 。它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据国外文献报道,手足口病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我国近10年来有过三次较大的流行 。病毒的潜伏期为2-7天,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传播方式多样,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病毒者都能成为传染源,但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的粪便甚至数周后仍可排出病毒 。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流涕、呕吐、腹泻等症状 。发热体温多在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
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 。开始为红色小疱疹,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 。孩子在流口水或吃东西的时候会感觉疼痛难忍,表现为时时啼哭、烦躁、不爱吃东西、尿黄 。
再过1-2天后,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也会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或绿豆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 。
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
认识到了这些知识之后,相信朋友们已经了解到了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具体是什么了,此病带来了较为严重的伤害给孩子,我们必须要清楚的了解此病才可以,而且应当重视此病的预防,多去关注孩子的皮肤变化,注意他们的卫生情况 。